古文观止晏子不死君难的原文是什么,本文记叙了晏子对待此事的态度: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
关于古文观止晏子不死君难的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文观止晏子不死君难的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文观止晏子不死君难的原文是什么
《古文观止·晏子不死君难》的原文是什么?怎么翻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晏子不死君难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题解】
君难指齐庄公因为与崔杼之妻私通而被杀之事。
本文记叙了晏子对待此事的态度:既不为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
在他看来,无论国君和臣子,都应为国家负责。
如果国君失职,臣子就不必为他尽忠。
这种态度被史家认为是符合礼仪的,在当时很有进步意义。
【原文】
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
庄公通焉。
崔子弑之。
【译文】
崔武子见到棠姜,觉得她很美,便娶了她。
齐庄公和棠姜私通。
崔武子就杀了齐庄公。
【原文】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
其人曰:死乎?曰:独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归乎?曰:君死,安归?君民者,岂以陵民[58]?社稷是主。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59]?社稷是养。
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暱,谁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弑之[60],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将庸何归?
【注释】
[58]陵:超越,凌驾。
[59]口实:口中的食物,指俸禄。
[60]人:指崔杼。
有君:指受到君王的宠信。
【译文】
晏子站在崔武子家门外。
他的随从说:你要去为国君殉难吗?晏子说:是我一个人的国君吗,我为什么要去死?随从说:那么你要逃走吗?晏子说;是我的罪过吗,我为什么要逃走?随从说:那么你要回去吗?晏子说:国君已经死了,回哪儿去?作为百姓的君主,难道是让他以地位来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吗?本来是让他来主持国政的。
作为君主的臣子,难道是为了自己的俸禄?本来是让他来扶持国家的。
所以国君为了国家而死,那么臣下就跟着他去死;国君为了国家而逃亡,那么臣下就跟着他逃亡。
如果国君是为自己而死,或为自己而逃亡,不是国君私下宠爱亲近的人,谁敢承担这个责任?况且别人受到国君的信任又杀了他,我怎能为国君而死?怎能为国君而逃亡?但是我又回到哪儿去呢?
【原文】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
兴,三踊而出[61]。
人谓崔子:必杀之。
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注释】
[61]踊:跳,这里指因悲痛而跺脚。
【译文】
门开了,晏子就进去,头枕在尸首的大腿上大声地哭。
然后站起来,跺了三次脚才走出去。
有人对崔武子说:一定要杀了他。
崔武子说: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能得到民心。
【评析】
文章开篇就从死、亡、归三方面借随从的提问提出问题,晏子的回答中有反问,采用排除法,认定自己不是齐庄公的私人,议定君死过程中自己没有过错,认定自己不能从死、从亡,不过也不能苟且、回避是非。
显示了晏子的沉稳和对世事的洞察。
最后归结到社稷二字,波澜起伏,论题鲜明,更将一位有头脑、有经验的政治家形象展现了出来。
晏子的立足点在社稷,认为国君和臣子的所作所为都应该对国家负责,这个观点带有很大的进步性,受到后世广泛传诵。
本文的说理也很有特点,全文最闪光、最启发人的也就是晏子论君臣大义的一段,写得很有创意。
以上就是古文观止晏子不死君难的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9162.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