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卷七十五道术王先生如何理解,一日里中火起,延烧庐舍,生即往视之,厉声呼曰:“火且止!火且止!”于是火灭,里人始奇之。
关于太平广记卷七十五道术王先生如何理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太平广记卷七十五道术王先生如何理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太平广记卷七十五道术王先生如何理解
《太平广记》是中国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作者是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平广记·卷七十五·道术·王先生
【原文】
有王先生者,家于乌江上,隐其迹,由是里人不能辨,或以为妖妄。
一日里中火起,延烧庐舍,生即往视之,厉声呼曰:火且止!火且止!于是火灭,里人始奇之。
长庆中,有弘农杨晦之,自长安东游吴楚,行至乌江,闻先生高躅,就门往谒。
先生戴玄绡巾,衣褐衣,隐几而坐,风骨清美。
晦之再拜备礼,先生拱揖而已,命晦之坐其侧。
其议论玄畅,迥出意表,晦之愈健慕,于是留宿。
是日乃八月十二日也。
先生召其女七娘者,乃一老妪也,年七十余,发尽白,扶杖而来。
先生谓晦之曰:此我女也,惰而不好道,今且老矣。
既而谓七娘曰:汝为吾刻纸状今夕之月,置于室东垣上。
有顷,七娘以纸月施于垣上,夕有奇光自发,洞照一室,纤毫尽辨,晦之惊叹不测。
及晓将去,先生以杖击之毕,俄有尘起,天地尽晦。
久之尘敛,视其庭,则悬崖峻险,山谷重叠,前有积石尽目,晦之悸然背汗,毛发竖立。
先生曰:陵谷速迁,吾子安所归乎?晦之益恐,洒泣言曰:诚不知一旦有桑田之变,岂仙都瞬息,而尘世已千岁乎?先生笑曰:子无惧也,所以为娱耳。
于是持篲扫其庭,又有尘起,有顷尘敛,门庭如旧。
晦之喜,即驰马而去。
(出《宣室志》)
一说:唐长庆初,山人杨隐之在郴州,常寻访道者。
有唐居士,土人谓百岁人,杨谒之,因留杨宿。
及夜,呼其女曰:可将一个弦月子来。
其女遂帖月于壁上,如片纸耳。
唐即起祝之曰:今夕有客,可赐光明。
言讫,室朗若张烛。
(出《酉阳杂俎》)
【译文】
有个王先生,家住在乌江上游,平常隐藏自己的形踪,因此村里人不能分辨,有人把他看作妖妄之人。
有一天,村子里起了大火,蔓延烧毁房舍,王先生就去看火,他厉声喊着说:大火快停下来!大火快停下来!于是火熄灭了,村民们这才知道他是奇人。
长庆年间,有个弘农人杨晦之。
从长安向东去游吴楚,走到乌江,听说王先生行迹高缈,就登门去拜访。
王先生戴着黑色生丝头巾,穿着黑黄色的衣服,在几案后面坐着,仙风道骨清秀俊美。
杨晦之对他拜了两拜礼节周到,而先生仅拱手一揖而已,叫晦之坐在他身旁。
他的议论深奥晓畅,远超出意料之外,晦之更加强烈地敬慕他,于是留住在那里,这天乃是八月十二日。
王先生把他的女儿叫作七娘的叫来,原来是一个老太太,七十多岁了,头发全白了,扶着拐杖来到。
王先生对杨晦之说:这是我的女儿,懒惰而不好道,现在将要老了。
接着对七娘说:你替我用纸剪一个月亮,像今晚月亮的样子,把它贴到屋里东墙之上。
过了一会儿,七娘把纸贴到墙上,晚上纸月亮上就有奇异的光自行发出,清清楚楚地照亮全室,连细小的毫毛都能分辨出来,晦之惊叹不已,猜测不出怎么回事。
等天亮时将要离去,王先生用杖敲击完毕,忽然有尘土飞起,天地全都暗下来。
过了很久,尘土消失了,再看那院子里,就变成了险峻的悬崖,前面积石满眼可见,晦之心惊胆颤背上出来汗,头发都竖了起来。
王先生说:高山深岩迅速变迁,你回到哪里去呢?晦之更加恐慌,掉下眼泪说:实在不知道一旦发生沧海桑田这种变化,难道仙都的一瞬间,世尘就已过了千年吗?先生笑着说:你不必担心,这是我用来娱乐的法术而已。
于是拿扫把把院子扫一下,又有尘土飞起,过了一会儿,灰尘消失了,门庭如故。
杨晦之很高兴,就扬鞭打马而去。
另外有个说法:唐朝长庆初年,隐居修行者杨隐之在彬州,经常寻访有道之人。
有个唐居士,当地人说他有一百岁了,杨隐之去拜访他,他就留杨隐之过夜。
到夜里,唐居士把女儿叫出来对她说:你可以拿弦一月亮来。
他的女儿就把月亮贴在墙上,好像一片纸似的。
唐居士起身向月祷告说:今天晚上有客人,请赐给光明。
说完,室内明亮像点上蜡烛一样。
以上就是太平广记卷七十五道术王先生如何理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865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