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浣溪沙创作背景是什么 浣溪沙纳兰性德的创作背景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9-19 10:00 阅读

  浣溪沙咏橘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新苞绿叶照林光。

  关于浣溪沙咏橘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浣溪沙咏橘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浣溪沙咏橘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浣溪沙咏橘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浣溪沙·咏橘

  苏轼 〔宋代〕

  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译文

  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叶枯萎,经霜变黄的橘子和绿叶相映衬,光亮照眼,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

  破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吴地女子的手剥橘后三日还有香味。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评。

  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细微,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作者借咏橘之题材以抒发自己清新高洁之性情。

  上片借写菊与荷经受不住寒霜的摧残,写出橘树耐寒的品性和它在尾前屋后生长的繁盛景况。

  下片写出品尝新橘的情状和橘果的清香,一个‘惊字,一个怯字,用得十分巧妙精当,颇能传出品尝者的神态,结句更以三日手犹香来夸张、突出橘果之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

  咏物词,特别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

  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

  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

  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

  一夜霜,经霜之后,橘始变黄而味愈美。

  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

  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

  皆可参证。

  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

  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

  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

  《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

  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

  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

  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

  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

  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喜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大概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后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

  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

  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

  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

  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

  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创作背景

  这首《浣溪沙》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二月,作者品尝香橘有感而作此词。

  以上就是浣溪沙咏橘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83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