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镜花缘第二十六回概括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13 03:31 阅读

  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关于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的这些相关资料:

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

  《镜花缘》,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共计一百回,是与《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齐名的作品。

  作者以神幻诙谐的笔法描绘出了一幅绚丽斑斓的天伦彩图,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镜花缘》一百回分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

  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

  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也在一定程度上讨论了妇女问题。

  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观药兽武夫发妙论

  话说唐敖忽听先生把他叫做书生,吓的连忙进前打躬道:晚生不是书生,是商贾。

  

  先生道:我且问你:你是何方人氏?唐敖躬身道:晚生生长天朝,今因贩货到此。

  

  先生笑道:你头戴儒巾,生长天朝,为何还推不是书生?莫非怕我考你么?唐敖听了,这才晓得他因儒巾看出,只得说道:晚生幼年虽习儒业,因贸易多年,所有读的几句书久已忘了。

  先生道:话虽如此,大约诗赋必会作的?唐敖听说做诗,更觉发慌道:晚牛自幼从未做诗,连诗也未读过。

  先生道:难为你生在天朝,连诗也不会作?断无此事。

  你何必瞒我?快些实说!唐敖发急道:晚生实实不知,怎敢欺瞒!先生道:你这儒巾明明是个读书幌子如何不会作诗?你既不懂文墨,为何假充我们儒家样子,却把自己本来面目失了?难道你要借此撞骗么?还是装出斯文样子要谋馆呢?我看你想馆把心都想昏了!也罢,我且出题考你一考,看你作的何如,如作的好,我就荐你一个美馆。

  说罢,把《诗韵》取出,唐敖见他取出《诗韵》,更急的要死,慌忙说道:晚生倘稍通文墨,今得幸遇当代鸿儒,尚欲勉强涂鸦,以求指教,岂肯自暴自弃,不知抬举,至于如此!况且又有美馆之荐,晚生敢不勉力?实因不谙文字,所以有负尊意,尚求垂问同来之人,就知晚生并非有意推辞了。

  先生因向多、林二人道:这个儒生果真不知文墨么?林之洋道:他自幼读书,曾中探花,怎么不知!唐敖暗暗顿足道:舅兄要坑杀我了!只听林之洋又接着说道:俺对先生实说罢:他知是知的,自从得了功名,就把书籍撇在九霄云外,幼年读的‘《左传》右传’、‘《公羊》母羊’,还有平日做的打油诗放屁诗,零零碎碎,一总都就了饭吃了。

  如今腹中只剩几段‘大唐律仪注单’,还有许多买办账。

  你要考他律例算盘,倒是熟的。

  俺求你老人家把这美馆赏俺晚生罢。

  先生道:这个儒生既已废业,想是实情。

  你同那个老儿可会作诗?多九公躬身道:我们二人向来贸易,从未读书,何能作诗。

  先生道:原来你们三个都是俗人。

  因指林之洋道:你既同他们一样,为何还要求我荐馆?可惜你在自生得白净,腹中也少墨水,就是出来贸易,也该略认几字。

  我看你们虽可造就,无奈都是行路之人,不能在此耽搁;若肯略住两年,我倒可以指点指点。

  不是我夸口说:我的学问,只要你们在我跟前稍为领略,就够你们终身受用,日后回到家乡,时时习学,有了文名,不独近处朋友都来相访,只怕还有朋友‘自远方来’哩。

  林之洋道:据俺魄生看来,岂但‘自远方来’,而且心里还‘乐乎’哩。

  先生听了,不觉吃惊,立起身来,把玳瑁眼镜取下,身上取出一块双飞燕的汗中,将眼揩了一揩,望著林之洋上下看一看道:你既晓得‘乐乎’故典,明明懂得文墨,为何故意骗我?林之洋道:这是俺晚生无意碰在典上,至于他的出处,俺实不知。

  先生道:你明是通家,还要推辞?林之洋道:俺如骗你,情愿发誓:教俺来生变个老秀才,从十岁进学,不离书本,一直活到九十岁,这对寿终。

  先生道:如此长寿,你敢愿意!林之洋道:你只晓得长寿,那知从十岁进学活到九十岁,这八十年岁考的苦处,也就是活地狱了。

  先生仍旧坐下道:你们既不晓得文理,又不会作诗,无甚可谈,立在这里,只觉俗不可耐。

  莫若请出,且到厅外,等我把学生功课完了,再来看货。

  况且我们谈文,你们也不懂。

  若久站在此,惟恐你们这股俗气四处传染,我虽‘上智不移’,但馆中诸生俱在年幼,一经染了,就要费我许多陶熔,方能脱俗哩。

  三人只得诺诺连声,慢慢退出,立在厅外。

  唐敖心里还是扑扑乱跳,惟恐先生仍要谈文,意欲携了多九公先走一步。

  忽听先生在内教学生念书。

  细细听时,只得两句,共八个字:上句三字,下句五字。

  学生跟着读道:切吾切,以反人之切。

  唐敖忖道:难道他们讲究反切么?林之洋道:

  你们听听:只怕又是‘问道于盲’来了。

  多九公听了,不觉毛骨竦然,连连摇手。

  那先生教了数遍,命学生退去,又教一个学生念书,也是两句:上句三字,下句四字。

  只听师徒高声读道:永之兴,柳兴之兴。

  也教数遍退去。

  三人听了,一毫不懂,于是闪在门旁,暗暗偷看:只见又有一个学生,捧书上去。

  先生把书用朱笔点了,也教了两遍,每句四字。

  只听学生念道: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

  唐敖轻轻说道:九公:今日干好万好,幸未同他谈文!刚才细听他们所读之书,不但从未见过,并且语句都是古奥。

  内中若无深义,为何偌大后生,每人只读数句?无如我们资性鲁钝,不能领略。

  古人云:‘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我们若非黑齿前车之鉴,今日稍不留神,又要吃亏了。

  

  忽见有个学生出来招手道:先生要看货哩。

  林之洋连忙答应,提著包袱进去。

  二人等候多时。

  原来先生业已把货买了,在那里议论平色。

  唐敖趁空暗暗踱进书馆,把众人之书,细看一遍;又把文稿翻了两篇,连忙退出,多九公道:他们所读之书,唐兄都看见了,为何面上胀的这样通红?唐敖刚要开言,恰好林之洋把货卖完,也退出来,三人一齐出门,走出巷子。

  唐敖道:今日这个亏吃的不小!我只当他学问渊博,所以一切恭敬,凡有问对,自称晚生。

  那知却是这样不通!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多九公道:他们读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却是何书?唐敖道:小弟才去偷看,谁知他把‘幼’字‘及’字读错,是《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你道奇也不奇?多九公不觉笑道:若据此言,那‘永之兴,柳兴之兴’,莫非就是‘求之与,抑与之与’么?唐敖道:如何不是!多九公道:那‘羊者,良也;交者,孝也;予者,身也’是何书呢?唐敖道:这几句他只认了半边,却是《孟子》‘痒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并且书案上还有几本文稿,小弟略略翻了两篇,惟恐先生看见,也不敢看完,忙退出来。

  

  多九公道:他那文稿写著甚么?唐兄记得么?唐敖道:内有一本破题所载甚多。

  小弟记得有个题目,是‘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二句。

  他破的是‘闻其声焉,所以不忍食其肉也。

  ’林之洋道:这个学生作破题,俺不喜他别的,俺只喜他好记性。

  多九公道:

  何以见得?林之洋道:先生出的题目,他竟一字不忘,整个写出来,难道记性还不好么?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他破的是:‘一顷之壤,能致力焉,则四双人丁,庶几有饭吃矣。

  ’林之洋道:他以‘四双人丁’破那‘八口之家’,俺只喜他‘四双’二字把个‘八’字扣的紧紧,万不能移到七口、九口去。

  唐敖道:还有一个题目,是‘子华使于齐’至‘原思为之宰’。

  他的破承,此时记不明白。

  我只记得到了渡下,他有两句是:休言豪富贵公子,且表为官受禄人。

  ’诸如此类,小弟也记不了许多。

  但此等不通之人,我在他眼前卑躬侍立,口口声声,自称‘晚生’,岂不愧死!林之洋道:‘晚生’二字,也无甚么卑微。

  若他是早晨生的,你是晚上生的,或他先生几年,你后生几年,都可算得晚生,这怕甚么!刚才那先生念的‘切吾切,以反人之切’,当时俺听了,倒替你们耽心:惟恐他要讲究反切,又要吃苦。

  如今平安回来,就是好的,管他甚么‘早生、晚生’!据俺看来:今日任凭吃亏,并未劳神,又未出汗,若比黑齿,也算体面了。

  

  忽见有个异兽,宛似牛形,头上戴著帽子,身上穿著衣服,有一小童牵著,走了过去。

  唐敖道:请教九公:小弟闻与日神农时白民曾进药兽,不知此兽可是?多九公道:此正药兽,最能治病。

  人若有疾,对兽细告病源,此兽即至野外衔一草归,病人捣汁饮之,或煎汤服之,莫不见效。

  设或病重,一服不能除根;次日再告病源,此兽又至野外,或仍衔前草,或添一二样,照前煎服,往往治好。

  此地至今相传。

  并闻此兽比当日更广,渐渐滋生,别处也有了。

  林之洋道:原来他会行医,怪不得穿著衣帽。

  请问九公:这兽不知可晓脉理?可读医书?多九公道:他不会切脉,也未读过医书。

  大约略略晓得几样药味。

  林之洋指著药兽道:俺把你这厚脸的畜牲!医书也未读过,又不晓得脉理,竟敢出来看病!

  岂非以人命当耍么!多九公道:你骂他,设或被他听见,准备给你药吃。

  林之洋道:

  俺又不病,为甚吃药?多九公道:你虽无病,吃了他的药,自然要生出病来。

  说笑间,回到船上,大家痛饮一番。

  走了几时,这日风帆顺利,舟行甚速。

  唐敖同林之洋立在柁楼,看多九公指拨众人推柁。

  忽见前面似烟非烟,似雾非雾,有万道青气,直冲霄汉,烟雾中隐隐现出一座城池。

  林之洋道:这城倒也不小,不知是甚地名?多九公把罗盘更香,望一望道:据老夫看来:

  前面已到淑士国了。

  唐敖道:小弟只觉这青气中含著一股异味,九公可知真详么?多九公道:老夫虽路过此地,因未近观,不知是何气味。

  林之洋道:青属甚味,难道书上也未载著么?唐敖道:按五行五味而论:东方属木,其色青,其味酸。

  不知彼处可是如此。

  林之洋望著迎面嗅了一嗅,把头点了两点,道:妹夫这话,只怕有些意思。

  说话间,相离甚近,惟见梅树丛杂,都有寸数丈高。

  那座城池隐隐跃跃,被亿万梅树围在居中。

  不多时,船已收口。

  林之洋素知此地不通商贩,并无交易,因恐唐敖在船烦闷,所以照会众本手在此拢岸,将船停泊,三人约会同去。

  多九公道:林兄何不带些货物?设或碰著交易,也未可知。

  林之洋道:淑士国从来买卖甚少,俺带甚物去呢?多九公道:若据‘淑士’两字而论,此地似乎该有读书人。

  要带货物,惟有笔墨之类最好,并且携带也便。

  林之洋点头,随即携了一个包袱。

  三人跳上三极,众水手用棹摆到岸边,一齐上岸,穿人梅林,只觉一股酸气,直钻头脑,三人只得俺鼻而行。

  多九公道:老夫闻得海外传说:

  淑士国四时有不断之齑,八节有长青之梅。

  齑菜多寡,虽不得而知,据这梅树看来,果真不错。

  过了梅林,到处皆是菜园,那些农人,都是儒者打扮。

  走了多时,离关不远,只见城门石壁上镌著一副金字对联,字有斗大,远远望去,只觉金光灿烂。

  上面写的是: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多九公道:据对联看来,上句含著‘淑’字意思,下句含著‘士’字意思。

  这两句却是淑土国绝好招牌,怪不得就在城上施展起来。

  唐敖道:此地国王,据古人传说乃颛顼之后。

  看这景象,甚觉儒业,与白民国迥然不同。

  来到关前,只见许多兵役上来。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以上就是镜花缘第二十二回:遇白民儒士听奇文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893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