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 阳明心学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12 16:21 阅读

  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王阳明也多次肯定“心即理”的命题(王阳明《传习录上》),但他进一步探索了“心之本体”的问题,如答徐爱问题时说:“‘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徳’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关于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

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应分四大部分,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良知本体论

  学者通常以陆九渊主张的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与吴显仲书》)为心本体论,故称象山心学。

  王阳明也多次肯定心即理的命题(王阳明《传习录上》),但他进一步探索了心之本体的问题,如答徐爱问题时说:‘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徳’到‘至精至一’处便是。

  (《传习录上》)又说:知是心之本体。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又说:学是学存天理,心之本体即是天理。

  (同上)这是很明确地说明了心之本体即良知,良知即天理的观点。

  王阳明的良知本体论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良知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是统一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主体;第二,良知既是知是知非的知识心,又是知善知恶的道德心,但主要是指道德心。

  简言之,良知从根本上讲是道德自觉,是德性本体。

  致良知的方法论。

  在王阳明看来,所谓天理就是内存于心的良知,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是致良知,就是用良知做标尺去衡量一切事物,这样就能认识事物的道理所在,这就叫致良知。

  王阳明说: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

  他的《咏良知》诗说: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又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又与克璋太叔书》)

  这说明,致良知是王阳明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阳明学的根本宗旨。

  知行合一的实践论

  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黄宗羲《明儒学案》卷十《姚江学案》引《传习录》语)又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圣学只一个工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

  (《传习录上》)

  概括地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有三个要点:

  第一,知行只是一个工夫,不能割裂。

  所谓工夫,就是认知与实践的过程。

  第二,知行关系是辩证的统一:知是行的出发点,是指导行的,而真正的知不但能行,而且是已在行了;行是知的归宿,是实现知的,而真切笃实的行已自有明觉精察的知在起作用了。

  第三,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所以,王阳明的良知学,本质上是道德哲学。

  亲亲仁民的民本论。

  这是王阳明良知心学在政治实践中的运用。

  王阳明一反程朱理学家提出的《大学》首句改本的在新民之说,而坚持《大学》古本的在亲民之说。

  他指出:‘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又如孔子言‘修已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徳’,‘安百姓’便是‘亲民’。

  

  王阳明亲民说的基本思想,是保民、爱民与富民,以民之好恶为好恶,主张为政者的根本之道,即是明德亲民。

  这明显继承了孔孟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传统,而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民本特质。

  以上就是阳明心学的理论结构是怎么样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88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