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 温庭筠词的历史地位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03 04:06 阅读

  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与他的诗相比,温庭筠的词在内容上显得单一。

  关于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

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

  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他的词着力于女性容貌、妆饰、情态、动作以及内心等方面的描写,其词情感真切而婉约,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温庭筠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描绘了不同的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反映了文人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

  与他的诗相比,温庭筠的词在内容上显得单一。

  其词多写花间月下、闺情绮怨,通过刻画女子的情态、描摹女子的饰物,从而展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建立起新的美学境界,形成了以绮艳香软为特征的花间词风,因此,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温词为何呈现出此类特点呢?

  出身于仕宦之家

  据《新唐书》载,温氏本为唐初望族。

  庭筠的六世祖温彦博于贞观四年(630)官中书令,封虞国公,贞观十年迁尚书、右仆射,卒后得到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之墓)的殊荣。

  祖父温曦官爵不明,但《新唐书》卷九十一有尚凉国长公主的记载。

  能娶公主为妻,一定是当时的显贵。

  父则史无记载。

  想来温氏家道中衰,当从伊始。

  姊乃赵撷之妻,从《玉泉子》的记录中可以推出赵氏是官宦人家。

  对于温庭筠的不遇,其姊有切肤之痛,也许她是把振兴家族的愿望寄托在温庭筠身上。

  弟庭皓,为徐州观察使崔彦曾幕僚,颇有节操,死于庞勋之乱,诏赠兵部郎中。

  由此可知,温庭筠出身于仕宦之家。

  像封建时代所有的儒生那样,温庭筠也以济天下为己任,希冀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他在《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中这样写道: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

  语句之间,对自己治国安邦的才情与能力充满了信心。

  流连于烟花世界

  关于温庭筠出入于秦楼楚馆的记载很多,正是由于温庭筠长期流连于烟花世界,才有更多机会熟悉并融入妓的生活,歌楼恰恰又需要大量的歌曲来迎合客人的需要,这也使温庭筠卓绝的艺术天赋、清新爽丽的诗才,找到了最佳的表现机会,于是,温庭筠就给我们留下了一首首美妙绝伦的词作。

  如果我们把温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在他的每一首作品中,都不断重复地表现、宣泄着相同的一种情绪。

  温词一再书写斯人不至的哀怨,怅叹旧欢短少,歌吟不偶的孤独和失意的痴迷,其中所表露的情绪线索,恰好与温庭筠在其人生境遇,特别是仕途上屡受挫折所产生的心路历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

  屡举不第、搅扰科场的经历

  自唐中期起,科场竞争愈趋于剧烈,举人必须奔走名公贵卿的门下,设法取得公卿的赏识,公卿替他推荐,才有及第的希望。

  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大多奔走权门,写送行卷,希冀得到提携。

  而无权无势的考生们若是得不到缙绅权贵们的赏识,那么连及第的希望都没有,更别说跻身于统治阶层了。

  寒族士人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心中的积怨汇成了这一时代的怨气。

  温庭筠则成为古代怀才不遇的典型人物之一。

  他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却蹭蹬科场,累举进士不第。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温庭筠进士考试落第,卧疾旅舍,作《书怀百韵》有句云逸足皆先路,穷郊独向隅,有气干斗牛,无人辨辘轳,瞻风无限泪,回首更踟蹰,透露了诗人此时的怀才不遇、既愤慨不平而又无可奈何的落寞情怀。

  以上就是温庭筠的词风是怎么形成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63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