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 过分水岭古诗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06 23:56 阅读

  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关于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

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

  过分水岭

  温庭筠 〔唐代〕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译文

  溪水奔流,看上去无情却有情,进入山中三天,溪水总是伴着我前行。

  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听到流水一夜潺湲作响如同深情的惜别之声。

  注释

  分水岭:一般指两个流域分界的山。

  这里是指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它是汉水和嘉陵江的分水岭。

  岭头:山头。

  分头:分别;分手。

  《文苑英华》作分流。

  潺湲(chán yuán):河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这里是指溪水流动的声音。

  鉴赏

  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

  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是唐代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的感受。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溪水无情却似对我脉脉有情,进山三天得以有它伴我同行。

  首句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的,有情二字是一篇的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是诗人时而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统一。

  开头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才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所以行人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

  因为深山空寂无人,旅途孤孑无伴,这一路和旅人相伴的溪水就变得特别亲切,仿佛是有意不离左右,以它清澈的面影、流动的身姿和清脆的声韵来慰藉旅人的寂寞。

  我们从得同行的得字中可以体味到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这位有情良伴的欣喜。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登上山岭头就是我俩的分手之处,潺湲流淌与我惜别一夜有声。

  在入山三日,相伴相依的旅程中,溪水有情之感不免与日俱增,因此当登上岭头,就要与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但却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

  岭头处是旅途中的一个站头,诗人这一晚就在岭头住宿。

  在寂静的深山之夜,耳畔只听到岭头流水,潺湲作响,彻夜不停,仿佛是同自己这个同行三日的友伴殷勤话别。

  这潺湲一夜声,暗补三日同行时日夕所闻。

  溪声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的感到这溪水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深情的惜别之声。

  在这里,诗人巧妙的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与溪水的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因惜别而体会如此溪声。

  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写到这里,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在不言之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

  由于温庭筠对羁旅生活的深切体会,对朋友间友谊的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

  在这里,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是诗意出触发了诗人的感情,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830年(唐文宗大和四年)秋冬之际所作。

  此诗是温庭筠由秦(陕西)入蜀(四川)途中经汉中府略阳县(今属陕西)东南八十里的分水岭时所作。

  以上就是过分水岭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768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