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翻译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28 13:20 阅读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

  关于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的这些相关资料: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

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清代蔡元放改编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结束(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

  小说描写了周幽王凶残无道,周平王东迁,诸侯国争霸,士大夫势力日益壮大,最终形成七雄对峙局面;批判了昏庸愚昧的昏君暴君,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歌颂了赏罚分明的王侯和有胆识的将相勇夫。

  小说的布局谋篇主次分明,错落有致。

  每一故事既可独立成篇,又可贯穿一体。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引人入胜。

  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辞鬼谷孙膑下山

  话说卫人公孙鞅原是卫侯之支庶,素好刑名之学,因见卫国微弱,不足展其才能,乃入魏国,欲求事相国田文。

  田文已卒,公叔痤代为相国,鞅遂委身于痤之门。

  痤知鞅之贤,荐为中庶子,每有大事,必与计议。

  鞅谋无不中,痤深爱之,欲引居大位,未及而痤病,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乃垂泪而问曰:公叔恙万一不起,寡人将托国于何人?痤对曰:中庶子卫鞅,其年虽少,实当世之奇才也,君举国而听之,胜痤十倍矣。

  惠王默然,痤又曰:君如不用鞅,必杀之;勿令出境,恐见用于他国,必为魏害。

  惠王曰:诺。

  既上车,叹曰:甚矣,公叔之病也,乃使我托国于卫鞅,又曰:‘不用则杀之。

  ’夫鞅何能为?岂非昏愦之语哉?

  惠王既去,公叔痤召卫鞅至床头,谓曰:吾适言于君如此,欲君用子,君不许;吾又言,若不用当杀之,君曰‘诺’。

  吾向者先君而后臣,故先以告君,后以告子,子必速行,毋及祸也!鞅曰:君既不能用相国之言而用臣,又安能用相国之言而杀臣乎?竟不去。

  大夫公子卬与鞅善,卬复荐于惠王,惠王竟不能用。

  至是,闻秦孝公下令招贤,鞅遂去魏入秦,求见孝公之嬖臣景监。

  监与论国事,知其才能,言于孝公,公召见,问以治国之道,卫鞅历举羲、农、尧、舜为对,语未及终,孝公已睡去矣。

  明日,景监入见,孝公责之曰:子之客,妄人耳。

  其言迂阔无用,子何为荐之!景监退朝,谓卫鞅曰:吾见先生于君,欲投君之好,庶几重子,奈何以迂阔无用之谈,渎君之听耶?鞅曰:吾望君行帝道,君不悟也,愿更一见而说之。

  景监曰:君意不怿,非五日之后,不可言也。

  

  过五日,景监复言于孝公曰:臣之客,语尚未尽,自请复见,愿君许之。

  孝公复召鞅,鞅备陈夏禹画土定赋,及汤、武顺天应人之事,孝公曰:客诚博闻强记,然古今事异,所言尚未适于用。

  乃麾之使退,景监先候于门,见卫鞅从公宫出,迎而问曰:今日之说何如?鞅曰:吾说君以王道。

  犹未当君意也。

  景监愠曰:人主得士而用。

  如弋人治缴,旦暮望获禽耳,岂能舍目前之效,而远法帝王哉?先生休矣。

  

  鞅曰:吾向者未察君意,恐其志高,而吾之言卑,故且探之。

  今得之矣,若使我更得见君,不忧不入。

  景监曰:先生两进言,而两拂吾君,吾尚敢饶舌以干君之怒哉?明日,景监入朝谢罪,不敢复言卫鞅。

  景监归舍,鞅问曰:子曾为我复言于君否乎?监曰:未曾。

  鞅曰:惜乎!君徒下求贤之令,而不能用才,鞅将去矣。

  监曰:先生何往?鞅曰:六王扰扰,岂无好贤之主胜于秦君者哉?即不然,岂无委曲进贤胜于吾子者哉,鞅将求之。

  景监曰:先生且从容,更待五日,吾当复言。

  

  又过五日,景监入侍孝公,孝公方饮酒,忽见飞鸿过前,停杯而叹,景监进曰:君目视飞鸿而叹,何也?孝公曰:昔齐桓公有言,‘吾得仲父,犹飞鸿之有羽翼也。

  ’寡人下令求贤,且数月矣,而无一奇才至者。

  譬如鸿雁,徒有冲天之志,而无羽翼之资,是以叹耳。

  景监答曰:臣客卫鞅,自言有帝、王、伯三术,向者述帝王之事,君以为迂远难用,今更有‘伯术’欲献,愿君省须臾之暇,请毕其词。

  孝公闻伯术二字,正中其怀,命景监即召卫鞅。

  鞅入,孝公问曰:闻子有伯道,何不早赐教于寡人乎?鞅对曰:臣非不欲言也,但伯者之术,与帝王异。

  帝王之道,在顺民情;伯者之道,必逆民情。

  孝公勃然按剑变色曰:夫伯者之道,安在其必逆人情哉?鞅对曰:夫琴瑟不调,必改弦而更张之;政不更张,不可为治。

  小民狃于目前之安,不顾百世之利,可与乐成,难于虑始。

  如仲父相齐,作内政而寄军令,制国为二十五乡,使四民各守其业,尽改齐国之旧,此岂小民之所乐从哉?及乎政成于内,敌服于外,君享其名,而民亦受其利,然后知仲父为天下才也。

  ,孝公曰:子诚有仲父之术,寡人敢不委国而听子!但不知其术安在?

  卫鞅对曰:夫国不富,不可以用兵;兵不强,不可以摧敌。

  欲富国莫如力田,欲强兵莫如劝战。

  诱之以重赏,而后民知所趋;胁之以重罚,而后民知所畏。

  赏罚必信,政令必行,而国不富强者,未之有也。

  

  孝公曰:善哉,此术寡人能行之。

  鞅对曰:夫富强之术,不得其人不行;得其人而任之不专,不行;任之专而惑于人言,二三其意,又不行。

  孝公又曰:善。

  卫鞅请退,孝公曰:寡人正欲悉子之术,奈何遽退。

  鞅对曰:愿君熟思三日,主意已决,然后臣敢尽言。

  

  鞅出朝,景监又咎之曰:赖君再三称善,不乘此罄吐其所怀,又欲君熟思三日,无乃为要君耶。

  鞅曰:君意未坚,不如此恐中变耳。

  至明日,孝公使人来召卫鞅,鞅谢曰:臣与君言之矣,非三日后不敢见也。

  景监又劝令勿辞,鞅曰:吾始与君约而遂自失信,异日何以取信于君哉?景监乃服。

  至第三日,孝公使人以车来迎,卫鞅复入见,孝公赐坐请教,其意甚切,鞅乃备述秦政所当更张之事,彼此问答,一连三日三夜,孝公全无倦色。

  遂拜卫鞅为左庶长,赐第一区,黄金五百镒,谕群臣:今后国政,悉听左庶长施行,有违抗者,与逆旨同!群臣肃然。

  卫鞅于是定变法之令,将条款呈上孝公,商议停当。

  未及张挂,恐民不信,不即奉行。

  乃取三丈之木,立于咸阳市之南门,使吏守之,令曰:有能徙此木于北门者,予以十金。

  百姓观者甚众,皆中怀疑怪,莫测其意,无敢徙者。

  鞅曰:民莫肯徙,岂嫌金少耶。

  复改令,添至五十金,众人愈疑,有一人独出曰:秦法素无重赏,今忽有此令,必有计议,纵不能得五十金,亦岂无薄赏?遂荷其木,竟至北门立之,百姓从而观者如堵,吏奔告卫鞅,鞅召其人至,奖之曰:尔真良民也,能从吾令!随取五十金与之,曰:吾终不失信于尔民矣。

  

  市人互相传说,皆言左庶长令出必行,预相诫谕。

  次日,将新令颁布,市人聚观,无不吐舌,此周显王十年事也。

  只见新令上云:

  一、 定都。

  秦地最胜,无如咸阳,被山带河,金城千里,今当迁都咸阳,永定王业;

  一、 建县。

  凡境内村镇,悉并为县,每县设令、丞各一人,督行新法,不职者,轻重议罪;

  一、 辟土。

  凡郊外旷土,非车马必由之途及田间阡陌,责令附近居民开垦成田,俟成熟之后,计步为亩,照常输租。

  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步过六尺为欺,没田入官;

  一、 定赋,凡赋税悉照亩起科,不用井田什一之制,凡田皆属于官,百姓不得私尺寸;

  一、 本富。

  男耕女织,粟帛多者,谓之良民,免其一家之役;惰而贫者,没为官家奴仆,弃灰于道,以惰农论;工商则重征之。

  民有二男,即令分异,各出丁钱。

  不分异者,一人出两课;

  一、 劝战。

  官爵以军功为叙,能斩一敌首,即赏爵一级,退一步者即斩,功多者受上爵,车服任其华美不禁,无功者虽富室,止许布褐乘犊,宗室以军功多寡为亲疏,战而无功,削其属籍,比于庶民,凡有私下争斗者,不论曲直,并皆处斩;

  一、禁奸。

  五家为保,十家相连,互相觉察,一家有过,九家同举。

  不举者,十家连坐,俱腰斩。

  能首奸者,与克敌同赏,告一奸,得爵一级。

  私匿罪人者,与罪人同。

  客舍宿人,务取文凭辨验,无验者不许容留,凡民一人有罪,并其室家没官;

  一、 重令。

  政令既出,不问贵贱,一体遵行,有不遵者,戮以徇。

  

  新令既出,百姓议论纷纷,或言不便,或言便。

  鞅悉令拘至府中,责之曰:汝曹闻令,但当奉而行之。

  言不便者,梗令之民也;言便者,亦媚令之民也。

  此皆非良民!悉籍其姓名,徙于边境为戍卒。

  大夫甘龙、杜挚私议新法,斥为庶人,于是道路以目相视,不敢有言。

  卫鞅乃大发徒卒,筑宫阙于咸阳城中,择日迁都。

  太子驷不愿迁,且言变法之非,卫鞅怒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不可加刑;若赦之,则又非法。

  乃言于孝公,坐其罪于师傅,将太傅公子虔劓鼻,太师公孙贾鲸面。

  百姓相谓曰:太子违令,且不免刑其师傅,况他人乎?

  鞅知人心已定,择日迁都,雍州大姓徙居咸阳者,凡数千家。

  分秦国为三十一县,开垦田亩,增税至百余万。

  卫鞅常亲至渭水阅囚,一日诛杀七百余人,渭水为之尽赤,哭声遍野,百姓夜卧,梦中皆战。

  于是道不拾遗,国无盗贼,仓禀充足,勇于公战,而不敢私斗。

  秦国富强,天下莫比,于是兴师伐楚,取商、於之地,武关之外,拓地六百余里。

  周显王遣使册命秦为方伯,于是诸侯毕贺。

  是时,三晋惟魏称王,有吞并韩、赵之意,闻卫鞅用于秦国,叹曰:悔不听公叔痤之言也!时卜子夏、田子方、魏成、李克等俱卒,乃捐厚币,招来四方豪杰。

  邹人孟轲字子舆,乃子思门下高弟。

  子思姓孔名伋,孔子嫡孙。

  孟轲得圣贤之传于子思,有济世安民之志,闻魏惠王好士,自邹至魏,惠王郊迎,礼为上宾,问以利国之道,孟轲曰:臣游于圣门,但知有仁义,不知有利。

  惠王迂其言,不用。

  轲遂适齐,潜渊有诗云:

  仁义非同功利谋,纷争谁肯用儒流。

  子舆空挟图王术,历尽诸侯话不投!

  却说周之阳城,有一处地面,名曰鬼谷,以其山深树密,幽不可测,似非人之所居,故云鬼谷。

  内中有一隐者,但自号曰鬼谷子,相传姓王名栩,晋平公时人,在云梦山与宋人墨翟一同采药修道。

  那墨翟不畜妻子,发愿云游天下,专一济人利物,拔其苦厄,救其危难。

  惟王栩潜居鬼谷,人但称为鬼谷先生。

  其人通天彻地,有几家学问,人不能及。

  哪几家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

  那先生既知仙家冲举之术,为何屈身世间?只为要度几个聪明弟子,同归仙境,所以借这个鬼谷栖身。

  初时偶然入市,为人占卜,所言吉凶休咎,应验如神。

  渐渐有人慕学其术,先生只看来学者资性,近著那一家学问,便以其术授之。

  一来成就些人才,为七国之用;二来就访求仙骨,共理出世之事。

  他住鬼谷,也不计年数,弟子就学者不知多少,先生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就中单说同时几个有名的弟子:齐人孙宾、魏人庞涓、张仪,洛阳人苏秦。

  宾与涓结为兄弟,同学兵法;秦与仪结为兄弟,同学游说,各为一家之学。

  单表庞涓学兵法三年有余,自以为能,忽一日,为汲水偶然行至山下,听见路人传说魏国厚币招贤,访求将相,庞涓心动,欲辞先生下山,往魏国应聘,又恐先生不放,心下踌躇,欲言不言。

  先生见貌察情,早知其意,笑谓庞涓曰:汝时运已至,何不下山,求取富贵?庞涓闻先生之言,正中其怀,跪而请曰:弟子正有此意,未审此行可得意否?先生曰:汝往摘山花一枝,吾为汝占之。

  庞涓下山,寻取山花。

  此时正是六月炎天,百花开过,没有山花,庞涓左盘右转,寻了多时,止觅得草花一茎,连根拔起,欲待呈与师父,忽想道:此花质弱身微,不为大器。

  弃掷于地,又去寻觅了一回,可怪绝无他花,只得转身将先前所取草花,藏于袖中,回复先生曰:山中没有花。

  先生曰:既没有花,汝袖中何物?涓不能隐,只得取出呈上,其花离土,又先经日色,已半萎矣。

  先生曰:汝知此花之名乎?乃马兜铃也,一开十二朵,为汝荣盛之年数,采于鬼谷,见日而萎;鬼傍著委,汝之出身,必于魏国。

  庞涓暗暗称奇,先生又曰:但汝不合见欺,他日必以欺

  人之事,还被人欺,不可不戒。

  吾有八字,汝当记取:‘遇羊而荣,遇马而瘁’。

  

  庞涓再拜曰:吾师大教,敢不书绅?临行,孙宾送之下山,庞涓曰:某与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贵,此行倘有进身之阶,必当举荐吾兄,同立功业。

  

  孙宾曰:吾弟此言果实否?

  涓曰:弟若谬言,当死于万箭之下!

  宾曰:多谢厚情,何须重誓?两下流泪而别。

  孙宾还山,先生见其泪容,问曰:汝惜庞生之去乎?宾曰:同学之情,何能不惜?先生曰:汝谓庞生之才,堪为大将否?宾曰:承师教训已久,何为不可?先生曰:全未,全未。

  宾大惊,请问其故,先生不言。

  至次日,谓弟子曰:我夜间恶闻鼠声,汝等轮流值宿,为我驱鼠。

  众弟子如命。

  其夜,轮孙宾值宿,先生于枕下,取出文书一卷,谓宾曰:此乃汝祖孙武子《兵法》十三篇,昔汝祖献于吴王阖闾,阖闾用其策,大破楚师;后阖闾惜此书,不欲广传于人,乃置以铁柜,藏于姑苏台屋楹之内。

  自越兵焚台,此书不传。

  吾向与汝祖有交,求得其书,亲为注解,行兵秘密,尽在其中,未尝轻授一人,今见子心术忠厚,特以付子。

  

  宾曰:弟子少失父母,遭国家多故,宗族离散,虽知祖父有此书,实未传领,吾师既有注解,何不并传之庞涓,而独授于宾也?

  先生曰:得此书者,善用之为天下利,不善用之为天下害。

  涓非佳士,岂可轻付哉?

  宾乃携归卧室,昼夜研诵,三日之后,先生遽向孙宾索其原书,宾出诸袖中,缴还先生,先生逐篇盘问,宾对答如流,一字不遗。

  先生喜曰:子用心如此,汝祖为不死矣!

  再说庞涓别了孙宾,一径入魏国,以兵法干相国王错,错荐于惠王。

  庞涓入朝之时,正值庖人进蒸羊于惠王之前,惠王方举箸,涓私喜曰:吾师言‘遇羊而荣’,斯不谬矣!惠王见庞涓一表人物,放箸而起,迎而礼之,庞涓再拜,惠王扶住,问其所学,涓对曰:臣学于鬼谷先生之门,用兵之道,颇得其精!因指画敷陈,倾倒胸中,惟恐不尽。

  惠王问曰:吾国东有齐,西有秦,南有楚,北有韩、赵、燕,皆势均力敌,而赵人夺我中山,此仇未报。

  先生何以策之!

  庞涓曰:大王不用微臣则已,如用微臣为将,管教战必胜,攻必取,可以兼并天下,何忧六国哉?

  惠王曰:先生大言,得无难践乎?

  涓对曰:臣自揣所长,实可操六国于掌中,若委任不效,甘当伏罪!

  惠王大悦,拜为元帅,兼军师之职。

  涓子庞英、侄庞葱,庞茅俱为列将。

  涓练兵训武,先侵卫、宋诸小国,屡屡得胜,宋、鲁、卫、郑诸君,相约联翩来朝。

  适齐兵侵境,涓复御却之,遂自以为不世之功,不胜夸诩。

  时墨翟遨游名山,偶过鬼谷探友,一见孙宾,与之谈论,深相契合,遂谓宾曰:子学业已成,何不出就功名,而久淹山泽耶?宾曰:吾有同学庞涓,出仕于魏,相约得志之日,必相援引,吾是以待之!墨翟曰:涓见为魏将,吾为子入魏,以察涓之意!墨翟辞去,径至魏国,闻庞涓自恃其能,大言不惭,知其无援引孙宾之意。

  乃自以野服求见魏惠王,惠王素闻墨翟之名,降阶迎入,叩以兵法,墨翟指说大略,惠王大喜,欲留任官职,墨翟固辞曰:臣山野之性,不习衣冠。

  所知有孙武子之孙,名宾者,真大将才,臣万分不及也,见今隐于鬼谷,大王何不召之?惠王曰:孙宾学于鬼谷,乃是庞涓同门,卿谓二人所学孰胜?

  墨翟曰:宾与涓,虽则同学,然宾独得乃祖秘传,虽天下无其对手,况庞涓乎?

  墨翟辞去,惠王即召庞涓问曰:闻卿之同学有孙宾者,独得孙武子秘传,其才天下无比,将军何不为寡人召之!

  庞涓对曰:臣非不知孙宾之才,但宾是齐人,宗族皆在于齐;今若仕魏,必先齐而后魏,臣是以不敢进言。

  

  惠王曰:‘士为知己者死’,岂必本国之人,方可用乎?

  庞涓对曰:大王既欲召孙宾,臣即当作书致去!

  庞涓口虽不语,心下踌躇:魏国兵权,只在我一人之手,若孙宾到来,必然夺宠。

  既魏王有命,不敢不依,且待来时,生计害他,阻其进用之路,却不是好?遂修书一封,呈上惠王,惠王用驷马高车,黄金四璧,遣人带了庞涓之书,一径望鬼谷来聘取孙宾。

  宾拆书看之,略曰:

  涓托兄之庇,一见魏王,即蒙重用。

  临岐援引之言,铭心不忘,今特荐于魏王,求即驱驰赴召,共图功业。

  孙宾将书呈与鬼谷先生,先生知庞涓已得时大用,今番有书取用孙宾,竟无一字问候其师,此乃刻薄忘本之人,不足计较。

  但庞涓生性骄妒,孙宾若去,岂能两立?欲待不容他去,又见魏王使命郑重,孙宾已自行色匆匆,不好阻当,亦使宾取山花一枝,卜其休咎。

  此时九月天气,宾见先生几案之上,瓶中供有黄菊一枝,遂拔以呈上,即时复归瓶中。

  先生乃断曰:此花见被残折,不为完好;但性耐岁寒,经霜不坏。

  虽有残害,不为大凶。

  且喜供养瓶中,为人爱重。

  瓶乃范金而成,钟鼎之属,终当威行霜雪,名勒鼎钟矣。

  但此花再经提拔,恐一时未能得意,仍旧归瓶。

  汝之功名,终在故土。

  吾为汝增改其名,可图进取。

  

  遂将孙宾宾字,左边加月为膑。

  按字书,膑乃刖刑之名,今鬼谷子改孙宾为孙膑,明明知有刖足之事,但天机不肯泄漏耳,岂非异人哉?髯翁有诗云:

  山花入手知休咎,试比蓍龟倍有灵。

  却笑当今卖卜者,空将鬼谷画占形。

  临行,又授以锦囊一枚,吩咐:必遇至急之地,方可开看。

  孙膑拜辞先生,随魏王使者下山,登车而去。

  苏秦、张仪在旁,俱有欣羡之色,相与计议来禀,亦欲辞归,求取功名,先生曰:天下最难得者聪明之士,以汝二人之质,若肯灰心学道,可致神仙,何若要碌碌尘埃,甘为浮名虚利所驱逐也?

  秦、仪同声对曰:夫‘良材不终朽于岩下,良剑不终秘于匣中。

  ’日月如流,光阴不再,某等受先生之教,亦欲乘时建功,图个名扬后世耳!

  先生曰:你两人中肯留一人与我作伴否?

  秦、仪执定欲行,无肯留者,先生强之不得,叹曰:仙才之难如此哉?乃为之各占一课,断曰:秦先吉后凶,仪先凶后吉。

  秦说先行,仪当晚达。

  吾观孙、庞二子势不相容,必有吞噬之事。

  汝二人异日宜互相推让,以成名誉,勿伤同学之情。

  二人稽首受教。

  先生又取书二本,分赠二人,秦、仪观之,乃太公《阴符篇》也。

  秦、仪曰:此书弟子久已熟诵,先生今日见赐,有何用处?先生曰:汝虽熟诵,未得其精,此去若未能得意,只就此篇探讨,自有进益。

  我亦从此逍遥海外,不复留于此谷矣!

  秦、仪既别去,不数日,鬼谷子亦浮海为蓬岛之游,或云已仙去矣。

  不知孙膑应聘下山,后来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以上就是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说秦君卫鞅变法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33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