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究竟有多美闭月羞花之貌,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关于西施究竟有多美闭月羞花之貌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西施究竟有多美闭月羞花之貌的这些相关资料:
西施究竟有多美闭月羞花之貌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为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四大美女排法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蝉再次,杨玉环为末。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西施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西施(生卒年不详,一说卒于前473年),一作先施 ,本名施夷光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一般称为西施,后人尊称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诸暨市苎萝村)。
出身贫寒,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
她天生丽质、秀媚出众,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
越王勾践在对吴国战争中失利后,采纳文种伐吴九术之四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于苎萝山下得西施、郑旦二人。
并于土城山建美女宫,教以歌舞礼仪,饰以罗 ,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
三年学成,使范蠡献于吴王。
吴王夫差大悦,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于国政,而宠嬖西施尤甚。
勾践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终。
一说沉江而死,一说复归浣江,终老山林。
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之美誉,其中的沉鱼,讲的就是西施浣纱的经典传说。
西施不仅是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并且在美女如云的春秋时期,也是名列春秋四大美女之一,其他三人为鲁桓公夫人文姜,桃花夫人息妫,郑穆公之女夏姬。
人物简介资料
西施, 春秋末期农历六月廿四日(阳历7月19日)出生于越国诸暨苎萝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
施姓后裔生活在浣纱溪畔。
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溪。
在当年西施浣纱之处诸暨,系一大方石,古朴苍褐,上镌浣纱二字。
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手笔。
南北朝刘宋孔灵符《会稽记》云:诸暨苎萝山,有西浣纱石。
《舆地志》、《十道志》、《嘉泰会稽志》亦载: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曰西施。
山下有西施浣纱石。
历代文人学士喜作歌骊之行,唐代诗人李白《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云: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基本
越诸暨苎萝村鬻 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称西施,一作先施。
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词遂为美女之代称。
西子病心而颦,村东丑女见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颦,富人见之,闭户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
东施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此即东施效颦之典。
西施常浣纱于水上,鱼为之沉,故有沉鱼之说,世人因名其溪。
越君勾践图复国,以吴王好色,乃用范蠡谋,徧访国中美色,得西施,饰以罗榖,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
三年学服,乃献于吴王夫差。
吴王嬖之,日事游乐而废朝政,亲佞幸而远贤良,终至国破身亡。
吴既灭,勾践以西子为亡国尤物,浮西子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鸱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鸱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报(伍)子胥之忠。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沈,其美也。
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国者,世皆罪于女,惟西子例外,无人将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
崔道融《西施滩》云: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罗隐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王维《西施咏》云:艳色天下重,西施甯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珠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骄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鱼玄机云: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女神去相和。
一双笑靥纔回首,十万精兵尽倒戈。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云 :绮阁飘香下太湖,乱兵侵晓上姑苏。
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卢挚《西施》云:建姑苏百尺高台,贪看西施,杏脸桃腮。
月暗钱塘,不提防越国兵来。
吴王冢残阳暮霭,伍员长文老树苍苔。
范蠡贤哉,社稷功成,烟水船开!明姚绶诗云: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
一去姑苏无复返,岸旁桃李为谁春?
结局
在吴越之争硝烟散尽之后,美女西施的结局,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
1、愧疚自缢说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 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
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
说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
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
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
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
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
《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
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
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
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是异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
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这种说法因较为符合君王好色、王后妒嫉的心理,比较流行。
《东周列国志》上就是这种说法。
沉江说, 典籍记载较早。
离吴国灭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亲士篇》中说: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这些人都是死其所长——因各自的所长招致相同的祸害。
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
他清楚地说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确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
另一典籍《吴越春秋》也明确记载: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
这里的鸱夷,有人解释是指范蠡,根据是范蠡曾经变名易姓,适齐为鸱夷子皮。
(《史记·货殖列传》)。
笔者认为这里的鸱夷,解释为牛皮较为合理。
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于江上了。
范蠡改姓名为鸱夷子皮,是纪念朋友和对手伍子胥的怀念。
伍子胥被夫差赐死后也是用鸱夷牛皮收敛的尸体。
唐人司马贞的《史记索引》载:鸱夷子皮,范蠡自谓也。
盖以吴王杀子胥而盛鸱夷,今蠡自以有罪,故为号也。
还有一个证:浙江沿海一带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种蛤蜊肉),据说就是纪念西施沉江的,所谓美女加美食。
也就是说,西施之魂已经回归故里,至于埋葬在什么地方,是葬的尸体,还是衣冠,则需要进一步考证。
以上就是西施究竟有多美闭月羞花之貌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770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