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西施滩湿地公园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03 00:01 阅读

  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关于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的这些相关资料:

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还不知道: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这首诗立意新颖,议论形象而富有感情,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西施滩

  唐代:崔道融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译文

  奸臣伯嚭使吴国走向灭亡,却反而让西施承担这恶名。

  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像在为西施述说身世的不平。

  西施滩:西施,春秋时代的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宰嚭:即伯嚭。

  春秋时,吴国太宰,又称太宰嚭。

  在吴国与越国的争战中,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及群臣,勾践贿赂了伯嚭获得了释放,回国后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西施滩鉴赏

  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人,家住浙江诸暨县南的苎罗山。

  苎罗山下临浣江,江中有浣纱石,传说西施常在此浣纱,西施滩因而得名。

  这首是不同于一般的吊古伤今的登临之作,而是针对女人祸水这一传统的历史观念,为西施翻案。

  宰嚭亡吴国,西施陷恶名。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奸臣伯嚭使吴国灭亡,恶名却推在西施身上。

  上联平平道来,旨在澄清历史事实。

  据《史记》载,越王勾践为吴王夫差战败后困于会稽,派大夫文种将宝器美女(西施在其中)贿通吴太宰伯嚭,准许越国求和。

  越王勾践因此获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就是历史的真相。

  所以诗一开头就道破问题的实质。

  这个陷字用得十分精当,推翻了女人祸水论,把颠倒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浣纱春水急,似有不平声。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想当年浣纱春水滚滚,声声好似为美女不平。

  议论入诗一般容易流于枯涩,而这首诗却把议论和抒情有机的结合起来。

  诗人在为西施辩诬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笔锋转到了西施滩,用抒情的笔触,描写了西施滩春日的情景。

  春天到了,江河水涨,西施当年浣纱的滩头那哗哗的江水急促的奔流,好像在为她所蒙上的一层历史的污垢发出如泣如诉的声音,诉说着世事的不平。

  但是春水毕竟不具有人的思想感情,这一切只是诗人的想象,所以第四句很快补上:似有不平声。

  这似有二字,选用得非常得体,真切自然,寄寓着作者深沉的感叹。

  这一联完全是在抒情中进行议论,在议论中渗透感情。

  将理智和感情自然的糅合在一起,是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以上就是唐朝崔道融的西施滩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62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