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是谁,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关于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是谁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元好问 〔金朝〕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
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译文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
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
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砥柱山之高峻,如那危巢,难以攀援。
人间有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为了测辨忠奸。
无须燃犀下照看水下美景,也不必像做飞用力拉弓,便可力挽狂澜。
呼唤那个骑鲸客,击着鼓飞过银山。
赏析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
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
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
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
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幅波浪马远静听松风图奔涌,气势磅砣的景象。
上片写黄河的气势,写中流砥柱悠闲。
黄河九天上后两句,写黄河之长、黄河之险。
黄河九天上似与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意境相同。
而下鬼瞰重关则写明黄河之险,人鬼难过。
长风后五句,以粗线条勾勒出黄河怒浪滔天,浪花四射的逼人气势。
又以吕梁悬水千仞和钱塘八月怒潮形象具体地描绘出黄河水浪之高,高过山仞,水浪之急,可比钱塘怒潮。
高险,壮观,形神俱备。
万象后两句,更塑造尽管黄河水大浪急,但仍旧在砥柱山面前变得渺小。
一峰闲侧面烘托了砥柱山傲风浪,挺天地的伟姿,也暗示出作者不惧艰险,乐观豁达的气质和不凡抱负。
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下片更是以古典旧事,表达了词人昂扬奋发积极向上的斗志。
仰宛巢三句,反用苏轼《后赤壁赋》攀栖鹃之危巢句意,写砥柱山之高峻艰险。
人间后二句,又用《左传》中神奸之典。
传说中夏禹将百物之形铸于鼎上,使民知神、奸,由此辨神仙和奸佞的模样。
这样的险处有何用呢?原来是考验人的地方。
不用后三句又用二典,一是东晋温峤在朱渚矶下燃犀看水下美景。
二是写春秋楚国勇士佽飞仗剑入江杀两蛟的故事。
以上几个方面,把黄河三门峡的险、恶写得活灵活现。
结尾两句唤取等,引用李白塑造的骑鲸客的形象,表现词人那不可抑制的豪情壮志。
此词用典较多,也不显含混难懂,典典都扣中主题。
从谋篇布局来说,也上下呼应,环环相扣,气势作足。
故叶燮《原诗》中称曰:舒写胸臆,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
以上就是水调歌头赋三门津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827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