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从军行作者是谁 从军行全诗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6-25 08:11 阅读

  从军行作者是谁,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关于从军行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从军行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从军行作者是谁

从军行作者是谁

  从军行

  杨炯 〔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首联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

  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

  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

  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

  一个辞字,显出奉旨率师远征者的严肃庄重;一个绕字,显见铁骑威力无穷,把敌兵团团包围。

  龙城为匈奴名城,此处指敌军要塞。

  颈联紧紧接颔联,诗人抓住了隆冬自然界的主要表象雪、风两者,刻画两军对峙时的紧张场面。

  上句视觉:大雪纷飞中战旗到处翻舞;下句听觉:风声狂吼中夹杂着进军的战鼓声。

  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

  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李泽厚说,当时从高门到寒士,从上层到市井,在初唐东征西讨、大破突厥、战败吐番、招安回纥的天可汗(太宗)时代里,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英雄主义弥漫在社会氛围中。

  杨炯这两句诗,是当时士人阶层的最强音,有着时代的特色。

  同样的气概,杨炯在其他诗里也有所反映。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

  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

  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

  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

  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创作背景

  公元679—681年(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以上就是从军行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497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