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01 11:41 阅读

  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关于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的这些相关资料:

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的诗风澄澹精致,诗歌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影响深远,后人每以王(王维)孟(孟浩然)韦柳(柳宗元)并称。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一起来看看吧!

  【内容】: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赏析】:

  这首诗乍看无甚惊人之句,好象一潭秋水,冷然而清,颇有陶渊明的风格,向来被称为韦诗中的名篇。

  有人说它一片神行,有人说是化工笔(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评价很高。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

  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

  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

  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

  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

  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

  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

  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

  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

  明乎此,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

  然而再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呢,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

  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他们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那么,到何处去找这些浮云柳絮无根蒂的人呢?

  诗虽淡淡写来,却使人觉得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

  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们,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描写这些复杂的感情,都是通过感情和形象的配合来表现的。

  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在郡斋中的寂寞。

  束荆薪、煮白石是一种形象,这里面有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

  欲持和远慰又是一种感情抒写。

  落叶空山却是另一种形象了,是秋气萧森、满山落叶、全无人迹的深山。

  这些形象和情感串连起来,便构成了情韵深长的意境,很耐人寻味。

  这首诗,看来象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

  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

  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亦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

  苏东坡很爱这首诗。

  《许彦周诗话》载:韦苏州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东坡用其韵曰:寄语庵中人,飞空本无迹。

  ’此非才不逮,盖绝唱不当和也。

  施补华《岘傭说诗》也指出:《寄全椒山中道士》一作,东坡刻意学之而终不似。

  盖东坡用力,韦公不用力;东坡尚意,韦公不尚意,微妙之诣也。

  这便是自然和造作的分别。

  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就是韦应物为何作寄全椒山中道士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59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