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是如何评价郑余庆的,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
关于后世是如何评价郑余庆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后世是如何评价郑余庆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后世是如何评价郑余庆的
郑余庆(745年-820年),字居业,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朝宰相。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郑余庆出身于荥阳郑氏北祖小白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严震幕府,历任山南西道从事、殿中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库部郎中、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后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不久被贬为郴州司马。
永贞元年(805年),郑余庆再次拜相,授尚书左丞、同平章事,因得罪权臣被贬为太子宾客。
此后,他历任国子祭酒、河南尹、兵部尚书、太子少傅、山南西道节度使、太子少师、尚书左仆射、凤翔陇右节度使、司空,封荥阳郡公。
元和十五年(820年),郑余庆进位司徒,并于同年病逝,追赠太保,谥号贞。
轶事典故
好用古语
郑余庆通晓《六经》,奏对之时多引用古语。
夏绥留后杨惠琳不听朝廷诏令,宰臣多主张用兵。
郑余庆也上表皇帝,并引用仰给县官、介马万蹄等词汇,百官都不晓其意。
时论认为他虽博雅好古,但却不合时宜。
南北郑相
郑余庆与堂叔郑絪曾同朝为相,都居住在昭国坊。
郑絪府邸在坊南,郑余庆府邸在坊北。
时人都称郑絪为南郑相,而称郑余庆为北郑相。
葫芦宴客
郑余庆为人清廉俭朴,品德高尚。
一日,他忽然宴请亲近的官员。
大家都感到很奇怪,但还是早早的就赶来了。
一直等到红日高照,郑余庆才出来见客,并对仆人道:去告诉厨师,要蒸烂去毛,别把脖子折断了。
客人们都认为一定是清蒸鹅鸭一类,但到吃饭时才发现,每人面前只有一碗米饭、一枚蒸熟的葫芦,并配以鲜美的酱醋。
但郑余庆吃的香甜,客人只得勉强下咽。
后人便用烂蒸葫芦表示饭食粗劣,也比喻生活俭朴。
人物评价
刘昫:⑴余庆再为相,罢免皆非大过,尤以清俭为时所称。
洎中外践更,郁为耆德,朝廷得失,言成准的。
⑵余庆砥名砺行,不失儒者之道;清俭率素,终始不渝。
四朝居将相之任,出入垂五十年,禄赐所得,分给亲党,其家颇类寒素。
专欲振起儒教,后生谒见者,率以经学讽之。
而周其所急,理家理身,极其俭薄。
及修官政,则喜开广。
镇岐下一岁,戎事可观。
又创立儒宫以来,学者虽行己可学,而往往近于沽激,故当时议者不全德许之。
⑶郑贞公博雅好古,一代儒宗。
文忠致君,无忝乃祖,衣冠之盛,近代罕俦。
以上就是后世是如何评价郑余庆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0190.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