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 山水有相逢 来日皆可期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17 13:26 阅读

  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关于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

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五代〕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译文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远天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时令交替轮换。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可是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只有帘外的风月无思无忧。

  鉴赏

  《长相思·一重山》这首小令,《新刻注释草堂诗余评林》在词调下题作秋怨。

  这秋怨,便是统贯全词的抒情中心。

  虽然通篇未曾出现秋、怨字眼,但仔细吟诵一遍,便会觉得秋怨二字确实最为简洁、准确地概括了本词的旨意。

   全词写了一个思妇在秋日里苦忆离人、急盼归来,然而最终没有盼来的怨恨心绪。

  上片写她望中所见之景。

  这三句描写了一幅荒寂寥廓的群山秋色图,层次极为分明:一重山,是近景,二重山,是中景;山远天高烟水寒,是远景。

  这一切都是跟着思妇眺望目光的由近及远渐次展开的。

  清初词人纳兰性德的名作《长相思》曰: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写主人公越山过水,渐去渐远,很可能是受了该词的启发。

  需注意的是,烟水寒的寒,并非仅仅用来形容烟水,而且还曲折传出了思妇的心理感觉。

  正因为久望不见,更添哀伤,心头才滋生了寒意。

  如此,则目中所见,自然皆带寒意了。

  上片结句说她望尽天涯路而无所得,便收束眼光,不经意地扫视周遭景物,瞥见不远处有枫叶如火,灼人眼目。

  这使她猛然想起:时令又到了丹枫满山的秋天,自己经年累月的相思之情何日才能了结啊?相思一词的出现,使得词旨豁然显现。

  下片便顺着相思折入,着重刻画她的心理活动,写她思中所念之事。

  菊花开,菊花残,用短促、相同的句式,点出时间流逝之速,暗示了她相思日久,怨愁更多。

  紧连着的塞雁高飞人未还,可视为她的直接抒情,也可以看作她在触景生情。

  塞外大雁尚且知道逢秋南归,那飘泊在外的游子为什么还见不到他的踪影呢?用雁知归来反衬人不知还,就更深一层地表现出了她的内心怨苦。

  怨恨尽可以怨恨,但它毕竟是产生于相思基础上的,如今良人未还,说不定他碰上了什么意外,或是在路途上染上了风疾。

  这些想法涌上心头,使得女主人公在怨恨之余,又深深地为他担忧起来了。

  一帘风月闲,刻画出了思妇由于离人不归,对帘外风晨月夕的美好景致无意赏玩的心境。

  柳永《雨霖铃》词写一对恋人分别后的意绪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含意正与此同。

  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李煜词的语言锤炼功夫很深,他善于用单纯明净、简洁准确的语言生动地再现物象,展示意境。

  这个特点在该词里也有鲜明的体现,象山远天高烟水寒句,自然明朗,形象丰富,立体感强,境界阔远,并且景中蕴情,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

  但也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以上就是长相思一重山的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7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