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好在哪里,吴山点点愁。
关于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好在哪里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好在哪里的这些相关资料: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好在哪里
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好在哪里?全词都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女子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鉴赏,一起看看吧。
原文鉴赏: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作品翻译:
汴水长流,泗水长流,流到长江古老的渡口,遥望去,江南的群山在默默点头,频频含羞,凝聚着无限哀愁。
思念呀,怨恨呀,哪儿是尽头,伊人呀,除非你归来才会罢休。
一轮皓月当空照,让我俩紧紧偎傍,倚楼望月。
鉴赏
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
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
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相思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
也是历代诗家文人付诸歌咏的最佳题材之一。
古诗中多用长相思三字,如《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上言长相思、著以长相思、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等。
南朝陈后主、徐陵、江总,唐李白等都有拟作。
内容多写女子怀念久出不归的丈夫。
至于白居易这首《长相思》,则有其特定的相思对象,即他的侍妾樊素。
樊素善歌《杨柳枝》,因又名柳枝。
因为种种原因,樊素自求离去,白氏在《别柳枝》绝句中说:两枝杨柳小楼中,袅袅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可见作者对于樊氏的离去十分伤感。
这首《长相思》词也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词的上阕写樊素回南必经之路。
因为她是杭州人氏,故作者望吴山而生愁。
汴水、泗水是一去不复回的,随之南下的樊素大概也和河水一样,永远离开了他。
所以作者想象中的吴中山脉,点点都似愁恨凝聚而成。
短短几句,把归人行程和愁怨的焦点都简括而又深沉地传达了出来。
尽管佳人已去,妆楼空空,可作者一片痴情,终难忘怀,他便于下阕抒发了自己的相思之痛。
两个悠悠,刻画出词人思念之深。
这种情感的强烈,只有情人的回归才能休止。
然而那不过是空想,他只能倚楼而望,以回忆昔日的欢乐,遣散心中的郁闷而已。
这篇作品形式虽然短小,但它却用回环复沓的句式,流水般汩汩有声的节奏,贯穿于每个间歇终点的相同韵脚,造成了绵远悠长的韵味,使相思之痛、离别之苦,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
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上片全是写景,暗寓恋情。
前三句以流水比人,写少妇丈夫外出,随着汴水、泗水向东南行,到了遥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亦随着流水而追随丈夫的行踪飘然远去。
第四句吴山点点愁才用拟人化的手法,婉转地表现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苦。
前三句是陈述句,写得比较隐晦,含而不露如若不细细体会,只能看到汴水、泗水远远流去的表面意思,而看不到更深的诗意,这就辜负了作者的苦心。
汴水发源于河南,古汴水一支自开封东流至今徐州,汇入泗水,与运河相通,经江苏扬州南面的瓜州渡口而流入长江,向更远的地方流去。
这三首是借景抒情,寓有情于无情之中,使用的是暗喻和象征的手法。
吴山点点愁一句,承瓜洲古渡而入吴地,而及吴山,写得清雅而沉重,是上片中的佳句。
吴山点点是写景,在这里,作者只轻轻一带,着力于頙的愁字。
著此愁字,就陡然使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吴山之秀色不复存在,只见人之愁如山之多且重,这是一;山亦因人之愁而愁,这是二;山是愁山,则上文之水也是恨水了,这是三。
一个字点醒全片,是其笔力堪称强劲。
下片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
前三句写她思随流水,身在妆楼,念远人而不得见,思无穷,恨亦无穷。
悠悠二字,意接流水,笔入人情。
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各擅胜场。
《长恨歌》写死别,故恨无绝期;此词写生离,故归即无恨。
恨到归时方始休,句意拙直,不假藻饰,然而深刻有味,情真意真。
末句月明人倚楼,是画景也是情语。
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水想山,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剪影式的画幅,又见出她茫茫然远望驰思,人仍未归,恨亦难休,几乎要化为山头望夫石也。
以上就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相思汴水流好在哪里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680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