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该如何理解,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关于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该如何理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该如何理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该如何理解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李煜 〔五代〕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译文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宫殿高大雄伟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
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憔悴消瘦,两鬓斑白。
记忆最深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鉴赏
李煜从他做南唐国君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在北方强大的赵宋政权的威慑下过着朝不虑夕的日子,随时都有灭国为虏的危险,这在南唐君臣的心中投下了很深的暗影。
大臣徐锴临终时就说:吾今乃免为俘虏矣!庆幸自己逃过了做亡国俘虏的下场。
然而亡国的一天终于来了,宋太祖开宝八年(975)金陵为宋兵占领,李煜肉袒出降。
作为俘虏,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
三年之后,宋太宗毕竟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
此词便写于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
南唐自先主李昪于公元938年立国,至975年后主亡国,计三十八年,称四十年是举成数言。
版图共有三十五州,方圆三千里,定都金陵,当时堪称大国。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这三句是说,宫殿高大雄伟,可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就像罩在烟雾里的女萝。
在这种奢侈的生活里,我哪里知道有战争这回事呢?
宫中危楼高阁,栖凤盘龙,上迫云霄;御园内遍布名花奇树、草木葳蕤,烟聚萝缠,一派豪华浓艳的景象。
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可见其豪奢。
所以此词的上片可视为实录,而且写得词意沉雄,气象宏大,与当时盛行于词坛的花间派词风格迥异,已开后来宋人豪放一路。
上片结拍:几曾识干戈?顺着前面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而来,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全在于自然流走,绝无拗折痕迹。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我因为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过日子而腰肢减瘦、鬓发斑白。
沈腰暗喻自己像沈约一样,腰瘦得使皮革腰带常常移孔,而潘鬓则暗喻词人自己像潘岳一样,年纪不到四十就出现了鬓边的白发。
连着这两个典故,描写词人内心的愁苦凄楚,人憔悴消瘦,鬓边也开始变白,从外貌变化写出了内心的极度痛苦。
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使得这个本来工愁善感的国君身心俱敝。
李煜被俘之后,日夕以眼泪洗面,过着含悲饮恨的生活。
这两个典故即是他被虏到汴京后的辛酸写照。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后三句是说,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的辞别宗庙的时候,宫中的乐工还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娥们垂泪而已。
教坊的音乐是李煜平日所钟爱的,他前期的不少词中都有听乐的记载,然而此时笙歌已不复能给人带来欢乐,却加深了别离的悲凉。
从一国之主骤然沦为阶下之囚,李煜的感受自然是深沉悲痛的,然而千愁百感从何说起,况且面对着这些幽居深宫的宫女,于是只能挥泪而别。
此词上片写繁华,下片写亡国,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
中间用几曾一旦二词贯穿转折,转得不露痕迹,却有千钧之力,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作者以阶下囚的身份对亡国往事作痛定思痛之想,自然不胜感慨系之。
此词回顾事国时的繁华逸乐:那四十年来的家国基业;三千里地的辽阔疆域,竟都沉浸在一片享乐安逸之中。
几曾识干戈既是其不知珍惜的结果,同时也是沦为臣虏的原因。
记叙离别故国时哭辞宗庙的情景,写来尤为沉痛惨怛。
其事虽见载于《东坡志林》但出自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不失为一个丧国之君内心的痛苦自白。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即作者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
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
这次永别,李煜以这一阕《破阵子》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
以上就是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该如何理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71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