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原文是什么,香尘已隔犹回面。
关于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原文是什么
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原文是什么?怎么理解?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踏莎行·祖席离歌
宋代: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
香尘已隔犹回面。
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
画阁魂消,高楼目断。
斜阳只送平波远。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译文
饯行酒席上唱完离别的悲歌,亭中散了离别的饮宴,香尘遮住了视线,离人仍频频回首。
送行人的马隔着树林嘶叫,行人的船已随着江波渐去渐远。
画阁上我黯然魂消,上高楼望断天涯,夕阳下只见江波无边无垠。
人世间无穷无尽的是离愁,我的心要飞到天涯地角寻他个遍。
赏析
《踏莎行·祖席离歌》是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此词咏别情。
上片写饯行的情景,开始写送别场面,然后分别从居者、行者两方面写离情,一方面表现居者依依难舍,另一方面叙写行人不忍离去;下片单从居者方面写对行者的思念,因行者从水路乘船走,所以仍紧扣水波写。
全词融情于景,情境如画,勾勒出一幅春江送别图,语言含蓄婉转、平易而意旨深曲。
此词起二语,写在饯行的酒席上别情依依。
离歌与别宴同属一事,而别宴又与祖席意同。
此处不避重复,是为了强调送别的场面。
香尘句,写刚分手时的情景:落花满地,尘土也带有芬芳的气息,已隔着漠漠的香尘,彼此还一再含情回顾。
回面,虽未点明是居人还是行人,但可以想见双方都缱绻缠绵,不忍别去。
四、五句从送者与行者分别写来,两相对照,令人尤难解颐。
尽管频频回望对方,总有不能再看到的时候。
一个小树林,隔断了人的视线,那马儿也象了解居人的心意,仰首长嘶,而行人已乘船渐行渐远,终于随着江流的曲折而隐没不见了。
马嘶、棹转,从侧面衬托出别情之深。
过片两句,写居人登上画阁,不禁黯然魂消,凭倚高楼,独自含愁极望,惟见江波映照着落日余辉,伸展向遥远的天边,徒令人增添别恨而已。
居人登楼,只是惘惘离怀,有所不甘,并不必为了继续目送行舟。
词语不粘不脱,有悠然远意。
时间上,下片与上片亦不一定紧密衔接,登楼极目,只是别后的情事,遥念行人,无时能已。
句中只送二字,怨极恨极而又无可奈何,语言平易而意旨深曲。
收二句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写别后的思量,自上句平波远三字化出。
抒情主人公放纵自己的想象,让此情随波而去,绕遍天涯。
由眼前的渺渺平波,引出无穷无尽的离愁,意境本已深远,再以天涯地角补足之,则相思相望之情几趋极致。
此词写饯别相送及别后的怀思,均情景逼真,含蕴无尽。
如一幅丹青妙手绘的春江送别图,令读者置身其间,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缱绻深情。
晏殊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以上就是晏殊踏莎行祖席离歌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0785.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