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元杂剧发展脉络 简述元杂剧的发展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08 17:55 阅读

  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受方言的影响,它有不同的声腔流派,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有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

  关于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

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

  想知道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吗?它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元初,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过程。

  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称元以后。

  到了成宗元贞、大德年间,杂剧的创作和演出进入鼎盛时期。

  杂剧最初流行于北方,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遍布河南、河北。

  受方言的影响,它有不同的声腔流派,魏良辅《南词引正》说杂剧声腔有中州调、冀州调和小冀州调。

  这种北方声腔的剧种,很快流行于全国。

  元人夏庭芝撰著的《青楼集》记述了元代140多个著名戏曲演员(其中男演员30多人)的活动事。

  《青楼集》成书于至正十五年(1355),后又有增订,其时距元亡不远。

  它的记述说明元代的杂剧演出由北方发展到南方,遍布各地。

  后杂剧开始南移,当时在江南溧阳作官的元淮就有诗咏及马致远《汉宫秋》和白朴《梧桐雨》等剧本,这时距元贞元年只有四、五年,而到元贞、大德年间,杂剧已是举世行,关汉卿、白朴等人的作品也已是天下流行了。

  元杂剧繁荣的过程中,出现了众多的作家和作品。

  在元代的各类文学作品中,杂剧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最为广泛。

  在元代各类文学作品中,也只有杂剧作品取得的成就最高。

  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

  元杂剧的很多作品抨击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僚、豪绅以及他们的帮凶、爪牙对普通人民的迫害和剥削,同时歌颂普通人民对封建统治集团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反抗。

  其中杰出的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受冤屈的窦娥形象控诉被认为是世界的主宰——皇天后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更是表达了十分强烈的反抗精神。

  元杂剧是一种包含有唱、念、做......的戏剧样式,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

  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

  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元杂剧也经历了自盛而衰的过程,大体同这个过程相当,杂剧作家的创作活动,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约为元世祖至元初至成宗大德末年。

  这是人才辈出、作品争奇斗妍、各竞异彩的繁荣时期。

  除了关汉卿、王实甫和白朴、马致远这几位著名作家外,还有高文秀、纪君祥、杨显之、石君宝、尚仲贤、李好古、李文蔚等。

  其中活动年代较早的作家是关汉卿、白朴、石君宝、李文蔚、杨显之等。

  后期约自武宗至大年间至元末。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作家虽还不断出现,作品也产生不少,并且其中郑光祖、宫天挺等人的作品还有一些特色,但总的成就远不及前期。

  大致从英宗正统年间以后,就明显地呈现衰微状况。

  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是创作中心由大都移向临安(今杭州)。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杂剧的演唱逐渐失传,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说:南都万历以前,公侯与缙绅及富家,凡有宴会、小集多用散乐,或三四人或多人唱大套北曲;若大席,则用教坊打院本(即演杂剧),乃北曲大四套者;后乃变为南唱……大会则用南戏。

  

  据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在万历以前杂剧演唱已经罕见,他于嘉靖末年聘请当时唯一精通北曲的老艺人顿仁教授女伶唱元杂剧;还记顿仁说:此等词(指杂剧)并无人问及。

  

  到了清代乾隆末年,叶堂《纳书楹曲谱》所收的可唱的元人杂剧(包括元明之际的作品)计有15种。

  这15种杂剧大抵每种只能唱一、二折,能够演出的更少。

  在能演出的折数中,以关汉卿的《单刀会》第三折(训子)和第四折(单刀)最为流行。

  但戏曲史家认为《纳书楹曲谱》所记乐谱(工尺谱)已非元杂剧原来唱法,而是所谓元曲昆唱。

  在元杂剧演唱方法失传或基本失传的同时,剧本也大量地散佚了,但流传下来的仍有不少。

  有关杂剧作家、作品的著录,自元末就开始。

  钟嗣成《录鬼簿》著录作家152人,作品450余种。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补充著录元明之际的作家71人,作品156种。

  到了明初,杂剧剧本还保留很多,李开先《闲居集?张小山小令后序》记载: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

  从现存元杂剧中不少来自明代御戏监本和内府本这一迹象来看,李开先说法或许有所根据,而一千七百本中当有大量杂剧剧本。

  洪武时候的一位亲王,朱元璋的儿子朱权著《太和正音谱》,就著录了元代以及元明之际杂剧作家191人,作品560余种。

  李开先还说他藏有杂剧千余种。

  自那时以来,大量散佚,今存作品约计只有李开先所藏的四分之一。

  以上就是元杂剧是如何发展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067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