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早行的作者是谁,唤起两眸清炯炯。
关于蝶恋花早行的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蝶恋花早行的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蝶恋花早行的作者是谁
蝶恋花·早行
周邦彦 〔宋代〕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
唤起两眸清炯炯。
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噪动不安。
更漏将残,摇动轳辘汲水的声音传到耳边。
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焦烦,两只明亮的眼睛泪水涟涟。
一夜来眼泪未断。
湿透了枕中的红绵。
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中,秋风吹着美人的鬓影。
离别的双方恋恋不舍,告别的愁语让人不忍细听。
楼上星光灿烂,斗柄横空。
清露寒冷,伊人越走越远,偶尔传来晨鸡的报晓之声,与那远人的脚步声遥相呼应。
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
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
开篇三句自成一段。
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
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
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
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
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
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
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
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
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
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
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
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
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 有神。
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
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
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
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
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
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
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
这话语满是离愁。
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
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
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平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
人,也越走越远了。
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
’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
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
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
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
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以上就是蝶恋花早行的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340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