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10 20:00 阅读

  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关于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的这些相关资料:

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

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

  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反映出了什么哲理?这首诗原来是苏轼在迁官徐州之时,写给自己的继任者孔宗翰的《和孔密州五绝》之一,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首诗。

  《东栏梨花》赏析

  《东栏梨花》——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白话翻译:

  淡白色的梨花,深青色的柳叶。

  当柳絮漫天飞起的时候,正是梨花盛放的季节。

  惆怅地望着花圃东面栏杆里的那一树雪白的梨花,人生啊,到底有多少清明时节。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一首感叹时光易逝,岁月流逝的伤春之作。

  不过实际上因为对诗中第四句里清明的不同理解,它的主题又有另外一种说法。

  因为这首诗是苏轼写给自己的继任者,新密州太守孔宗翰的,所以这里的清明,既可以理解为清明节,也可以理解为,将世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下面,我们先从清明节的角度,来解读这一首诗。

  苏轼在诗中提到了关于柳树叶子的意象,唐朝诗人韩翃在《寒食》里面曾经写到: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里的飞花,指的就是柳絮。

  当满城都是柳絮飞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寒食节了。

  在某一些地方,清明节甚至直接就叫插柳节。

  古代的寒食和清明二节的日子,其实是连在一起的,到了现在,这两个节日的节俗,也早已经合并到一块儿了。

  再加上苏轼在这首诗的诗末,点明了清明二字,所以把这首诗当成一首清明诗,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换句话说,这首诗的创作主题,就是清明节了。

  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四十有一了。

  在如今看来,他还是相当年轻的,还没有经历过乌台诗案,仿佛也没有遭受到什么重大的人生挫折。

  不过事实上,当时苏轼的父母与原配妻子王弗,均已离世了。

  所以他想到清明节时,肯定会有一些伤感。

  尤其是他的妻子王弗,去世的时候才只有27岁,太年轻了。

  诗中的柳絮飞满城的时候,正是柳絮生命结束的时候。

  与此同时,也是梨花盛放的时节。

  然而梨花的生命,也是非常短暂的。

  梨花通常在初夏开花,但是花期往往只有二十多天,然后就凋谢了。

  就像是苏轼的爱妻王弗一样,走得那么突然。

  每一年清明节的时候,苏轼必然会想起这些逝去的亲人们。

  在这个日子里面,他才会从繁杂的俗务中抽出身来,专心地追思他们。

  但是一个人,一生中又能过几次清明呢?所以他不光与这些亲人再也见不着面了,就连想要沉浸在悲痛之中,放下一切事务专心去追思他们的日子,也所剩无几了。

  这是对这首诗的一种解读,不过如果光把这首诗作如此理解,就显得肤浅了。

  下面我们把清明二字,当成对人生之短暂,清醒明白的认识,来看这首诗。

  当苏轼看到满城柳絮飞舞,梨花一树洁白的时候,已经预见了东栏梨树那一树的洁白,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凋落满地的结局。

  预见死亡,其实并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何况还是预见美好事物的死亡。

  因此苏轼说,惆怅东栏一株雪。

  不能预见死亡的人,固然可以活得很开心,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不会懂得珍惜与呵护那些美好的事物。

  所以苏轼说,人生看得几清明。

  就是说,对于人生的短暂易逝,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看得透彻、明白。

  唐朝杜牧在《初冬夜饮》中说: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苏轼写的这首《东栏梨花》,显示是受到了杜牧的影响,有所借鉴。

  杜牧诗中的梨花,虽然指的并不是真正的梨花,而是指白雪的本身,但要他想要表达的伤感情绪,却很相近。

  苏轼化用句子非常巧妙,成功运用明清一词,替 《东栏梨花》制造出了双重意象,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前面我们提到过,苏轼这首诗是《和孔密州五绝》当中的一首。

  孔密州名叫孔宗翰,是孔夫子的四十六代孙。

  孔宗翰,在接替苏轼赴密州上任之前,曾经在虔州当官,为老百姓干过不少实事,也是一名清官。

  孔宗翰到密州上任的时候,他把自己画的《虔州八境图》送给苏轼当礼物,并请后者在画上题诗,所以才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作品。

  因为是写给朝中同事的作品,苏轼不太可能在这首诗里,自顾自地去舔舐自己的伤口,所以要理解这首诗的创作主题,还是落脚在对清明二字的理解上。

  苏轼到密州当太守,主要的原因是与朝中的新党不和,所以自请外放为官。

  他一早就对北宋的政治不满,年轻的时候,曾经写过不少类似白居易风格的作品,比如《吴中田妇叹》。

  这一切都表明他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感到担忧,他仿佛能预见到这个王朝继续这样下去,不久就会走向毁灭,于是隐晦地借《东栏梨花》,表达了自己在这方面的忧思。

  可惜苏轼没有把这种隐晦的风格坚持下去,由于他更多涉及现实的诗歌都写得过于直白,后来终于被人抓住了把柄,构陷下狱,人生从此发生巨变。

  结语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经指出,诗歌应该以藏而不露,涵义隽永为美。

  写诗的人必须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去激发读者自己的想象力,并产生感动,这样的诗才是上品。

  不过当我们阅读古人的诗作时,经常会见到许多名家的诗歌,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内涵,有时只是情绪感染力较强,或者炼字炼得好,也能获得认可。

  尤其是宋代的诗人写诗,注重说理。

  为了文以载道,对炼词、炼句以及抽象的意象,就不如前代的来得在意了。

  以上就是苏轼遭遇重大打击后写出的东栏梨花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316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