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10 18:21 阅读

  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同时,第一句中不光写出了江南“千里”盛景,还通过声音描写——“莺啼”,颜色描写——“绿映绿”,把南方经济文化中心的繁盛衬托得有声有色,给人以欣欣向荣,热闹明快的印象。

  关于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的这些相关资料:

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

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

  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作者只是以丹青妙笔,自然点染出一幅江南春日图景,通过前后景物的反差,引发读者思考与回味。

  可是这样一首好诗,为什么却被杨慎质疑?

  一、《江南春》赏析

  杜牧这首《江南春》,先从江南一带的自然景物写起,以千里起头,简要地概括出了春天江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花团锦簇、鸟语花香的自然风景。

  同时,第一句中不光写出了江南千里盛景,还通过声音描写——莺啼,颜色描写——绿映绿,把南方经济文化中心的繁盛衬托得有声有色,给人以欣欣向荣,热闹明快的印象。

  诗中第二句从自然风光的描写,转向了人文风光的描写。

  在锦绣江南里,这里的人们与水为邻,以山为伴,过着潇洒快乐的日子。

  《论语》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有大智慧的人就像是江南九曲十八弯的流水一样,懂得依据河道的形状,去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

  仁义的人,则像是山峦一样稳重、镇定,纵然千百年来经历过无数的暴风骤雨,依旧岿然不动。

  这里是说江南的士人们曾经饱经忧患,已经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所以在这个地方,开得最多的就是酒肆。

  这表示当时的人们很懂得珍惜生活,享受生活。

  写到这里,杜牧笔锋一转,突然提到了南朝时期,朝廷大兴土木建造了四百多座寺庙。

  这里的四百八十是一个虚数,意思就是指修得很多。

  南朝时期,佛教在中土十分兴盛。

  因为南朝的统治者信佛,于是不惜劳民伤财大建庙宇,将社会经济和文化正常的秩序,全部打乱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这些朝代都走向了灭亡。

  这些朝代灭亡之后,他们劳民伤财修建出来的那些寺院建筑群,依然被完整地保存了二百多年。

  当杜牧看到这些寺院建筑的时候,它们正藏身在烟雨迷离的江南深处。

  眼前的一切,让他心中五味杂陈。

  二、诗中存在的争议

  这首诗在问世六百多年之后,曾经在明代文坛中,引发了一点小小的争议。

  质疑它的人,乃是明代第一词人——《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

  杨慎曾经在自己的《升庵诗话》中指出,杜牧的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因此,杨慎认为千里莺啼,应该改作十里莺啼。

  于是,就这样在后世文人的圈子里,带出了一波口水。

  后世的学者皆知道,千里之说,不过是夸张运笔,仍是艺术创作的需要。

  既然改成十里莺啼,旁人也不可能听见。

  因此有网友嘲笑杨慎的批评简直毫无道理,实乃一代杠精鼻祖。

  那么大才子杨慎,何以会在这件事情上脑子转不弯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之一。

  除此之外,杜牧的《江南春》,还存在第二个问题。

  那就是杜牧在诗中提到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导致第一联和第二联的情绪走向相异。

  那么,他这样做的真实意图,到底在哪里?

  下面,我们先说一下杨慎为什么觉得千里不妥。

  杨慎乃是与徐渭、解缙齐名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明代填词成就最高的人。

  因此对于文学创作中的夸张,或者以虚写实的手法,杨慎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他为什么会在自己的《升庵笔话》里面,质疑杜牧的千里莺啼不妥当呢?

  我认为某知名论坛上有一位网友说得很对,因为宋、明时期的文人,经常摘抄唐朝诗文进行注释,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很多唐诗,其实是被宋明文人修改过的。

  这里只说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李白的绝句《静夜思》,因为经过宋明两代文人的加工,所以传世的就有7个版本之多。

  再加上杜牧这首诗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其实改成十里莺啼绿映红,意境相差其实并不太远。

  所以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出一个推论:杨慎在写《升庵诗话》的时候,有可能看过一个《江南春》的版本,上面写的就是十里莺啼。

  并且他认为,这个版本才是杜牧的真迹。

  好了,说完了杨慎质疑千里莺啼绿映红的话题,下面我们再来说一下南朝四百八十寺的问题的

  杜牧在诗的第一、二句中,写出了江南的一派繁华盛景,那么他在第三、四句中的话题,为什么要转到二百多年前的寺院建筑群呢?

  同时,杜牧为什么还要故意让这二百多年前的寺院建筑群,置身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让人陡增几分伤感呢?

  原来,这是因为杜牧所处那个时代的当权者,也和南朝的皇帝们一样迷信佛教,干了很多劳民伤财的事情。

  杜牧的前辈人物韩愈贵为宰相,因为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结果就被唐宪宗贬到了蛮荒之地。

  后来,到了唐武宗会昌时期,唐武宗终于认识到了佛教的兴盛,会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唐武宗就下诏毁寺4600余所,还俗僧尼26万人。

  按照这个数据推断,当时能砸的寺庙建筑,估计都被砸掉了。

  但是杜牧写《江南春》时还能见到四百八十寺,可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会昌灭佛之前。

  唐武宗之所以会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灭佛,就说明一味崇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唐王朝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杜牧外号小杜甫,素来关心国家政治,忧国忧民。

  所以他在写风景抒情诗时,总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对国事民生的关怀,写进自己的诗里。

  在《江南春》的第一、二句里,我们看到的江南,是一个自由的天堂。

  这里经济繁荣,风景迷人。

  人们品性仁厚而富有智慧,所以到处都开着酒肆,人们却不会迷失其中。

  然而,封建统治者想要追求长生不老,于是崇佛、信佛 ,劳民伤财大搞迷信活动,非要把人民往愚氓的道路上去引导,拿国家的命运来开玩笑。

  唐王朝统治者的心思,不就是二百多年前南朝崇佛活动的流毒吗?那四百八十寺就像是四百八十座山一样大的阴影,依旧盘踞在江南秀丽风景的背后,笼罩在一片烟雨迷茫之中。

  结语

  杜牧在自己少年时代,就凭借一篇《阿房宫赋》天下闻名。

  忧国忧民,也是他诗歌上的一个重要特色。

  所以,即便《江南春》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抒情诗歌,但是杜牧在最后也一定要想方设法地勾起大家对国家与个人前途命运的联想。

  以上就是杜牧的江南春极负盛誉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31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