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管宁的评价如何,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避于辽。
关于后世对管宁的评价如何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后世对管宁的评价如何的这些相关资料:
后世对管宁的评价如何
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管宁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及王烈等人避于辽。
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人们都很乐于接受他的教导。
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才返乡,辽东太守公孙恭亲自送别。
此后曹魏几代帝王数次征召管宁,他都没有应命。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管宁逝世,年八十四。
著有《氏姓论》。
历史评价
陈群:伏见徵士北海管宁,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
曹叡:太中大夫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
程喜:臣揆宁前后辞让之意,独自以生长潜逸,耆艾智衰,是以栖迟,每执谦退。
此宁志行所欲必全,不为守高。
桓范:①窃见东莞管宁,束修著行,少有令称,州闾之名亚故太尉华歆,遭乱浮海,远客辽东。
于混浊之中,履洁清之节,笃行足以厉俗,清风足以矫世,以箪食瓢饮,过于颜子;漏室蔽衣,逾于原宪。
②凿坯而处,养德显仁。
尧舜在上,许由在下。
箕山之志,于是复显。
严平郑真,未足论比。
清声远播,顽鄙慕仰。
陶丘一、孟观、孙邕、王基:伏见太中大夫管宁,应二仪之中和,总九德之纯懿,含章素质,冰絜渊清,玄虚澹泊,与道逍遥;娱心黄老,游志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韬古今於胸怀,包道德之机要。
陈寿:管宁渊雅高尚,确然不拔;宁以衰乱之时,世多妄变氏族者,违圣人之制,非礼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论》以原本世系,文多不载。
每所居姻亲、知旧、邻里有困穷者,家储虽不盈担石,必分以赡救之。
与人子言,教以孝;与人弟言,训以悌;言及人臣,诲以忠。
貌甚恭,言甚顺,观其行,邈然若不可及,即之熙熙然,甚柔而温,因其事而导之于善,是以渐之者无不化焉。
宁之亡,天下知与不知,闻之无不嗟叹。
醇德之所感若此,不亦至乎!
《傅子》:管宁是齐相管仲之后。
在辽东因山为庐,凿户牖为室,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
因此公孙度安其贤,民化其德。
皇甫谧:宁凡徵命十至,舆服四赐,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五年未尝箕踞。
榻上当膝皆穿,常着布裙貉裘,唯祠先人,乃著旧布单衣加首絮巾。
辽东郡国,图形於府殿,号为贤者。
伏滔:邓禹卓茂无敌于天下,管幼安不胜庞公,庞士元不推华子鱼,何邓二尚书独步于魏朝,乐令无对于晋世。
苏轼:管幼安怀宝遁世,就闲海表,其视曹操父子,真穿窬斗筲而已。
既不可得而用,其可得而杀乎!予以谓贤于文若、文举远矣。
苏辙:幼安少而遭乱,渡海居辽东,三十七年而归。
归于田庐,不应朝命,年八十有四而没,功业不加于人。
而予独何取焉?取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云尔。
轶事典故
割席分坐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不违本心
当初,管宁的妻子先死去了,知心故友劝他再娶,管宁说:每次阅读曾子、王骏的话,心里常常表示赞许,哪里能自己遇到了这种事而违反本意呢?
以上就是后世对管宁的评价如何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288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