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王昌龄创作芙蓉楼送辛渐的背景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05 10:50 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连江 一作:连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关于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王昌龄 〔唐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连江 一作:连天)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译文

  秋冬时节的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天亮的时候送别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往丹阳城南望去,只见秋海阴雨茫茫;向丹阳城北望去,只见楚天层云深深。

  芙蓉楼上送你离去,心情悲愁,喝酒也不能尽兴。

  四周一片寂静,对着寒冷江天,只有高悬的明月照我心。

  赏析

  这两首诗所记送别的时间和情景是倒叙。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送别友人的情景;第二首写第一天晚上在芙蓉楼为友人饯行之事。

  第一首写平明送客,临别托意。

  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

  寒雨指的是秋雨,连江,满江。

  夜入吴,是指作者和辛渐夜晚到达润州,润州古代属于吴国,所以说是入吴。

  当时王昌龄作将江宁(今南京市)丞,他从江宁启程,送他的朋友辛渐来到润州,在此分手,辛渐独自去往洛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秋雨满江的夜晚,我们来到润州。

  寒雨连江的景物描写,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含蓄的写出了作者凄凉的心情。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指的是黎明,客,指的是辛渐,楚山,指的是楚地的山,辛渐前往洛阳要经过楚地,这里,以楚山指代他的行踪。

  这句话的意思是,天色刚亮,我就在芙蓉楼上为您送别,远望那一片楚山,令人感到孤独,平明承接上句的夜,写出了离别的仓促,夜晚同来,黎明分手,来不及在此地漫游,是令人遗憾的。

  楚山孤这个景象,即写出了楚山的孤耸,又写出作者因友人离去,而产生的孤独心情,可谓情景交融之笔。

  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是指作者与友人分手之际,对友人的嘱托。

  洛阳,指的是今河南省洛阳市,唐朝时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著名城市,那里有作者的亲朋好友。

  相问,如同说问你,冰心是形容人的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

  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到达洛阳以后,那里的亲友如果问起你我的情况,你就这样告诉他们王昌龄的一颗心,仍然像一块纯洁清明的冰盛在玉壶中。

  作者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背景的。

  当时作者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收到贬谪。

  这里,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作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

  表现了不肯妥协的精神。

  早在六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

  自从开元宰相姚崇作《冰壶诫》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

  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是大有深意的。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

  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本是盛唐诗的共同特点,而深厚有余、优柔舒缓。

  尽谢炉锤之迹(胡应麟《诗薮》)又是王诗的独特风格。

  此诗那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比象之间又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所以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第二首说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

  先从秋海阴、楚云深写起,以景起兴。

  第三句是点题:高楼送客,依依惜别,心情悲愁,酒不尽兴。

  末句以景结情:寒江寂寂,惆怅如不尽之江水;明月高照,友情像明月一样地纯真。

  全诗融情入景,以景结情,主要还是抒情,堪称一绝。

  创作背景

  这组诗大约作于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

  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远谪岭南;次年北归,自岁末起任江宁丞,仍属谪宦。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并作下此诗。

  以上就是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创作背景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24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