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兵车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关于杜甫的兵车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杜甫的兵车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杜甫的兵车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杜甫的《兵车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鉴赏
全诗以道旁过者问行人为界分为两段:首段摹写送别的惨状,是纪事;次段传达征夫的诉苦,是纪言。
此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借征夫对老人的答话,倾诉了人民对战争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全诗寓情于叙事之中,在叙述次序上参差错落前后呼应,变化开阖井然有序,并巧妙运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造成了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诗人自创乐府新题写时事,为中唐时期兴起的新乐府运动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创作背景
关于此时的创作背景,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对吐蕃的用兵(见单复《读杜甫诗愚得》卷一)。
《杜臆》云:旧注谓明皇用兵吐蕃,民苦行役而作,是也。
此当作于天宝中年。
当时唐王朝对西南的少数民族不断用兵。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
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
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
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
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
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对南诏的用兵,此时杨国忠专权,谎报军情,弄得民怨沸腾(见钱谦益《钱注杜诗》卷一)。
上述两种说法均可通。
以上就是杜甫的兵车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样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7481.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