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被逼退位之后,《史记》记载:“盖太上者,无上也。
关于李渊被逼退位之后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李渊被逼退位之后的这些相关资料:
李渊被逼退位之后
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渊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达达搜探秘小编一起看一看。
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的太上皇李渊下场,究竟有多惨?
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太上皇之说。
《史记》记载:盖太上者,无上也。
皇者德大于帝,欲尊其父,故号曰太上皇也。
颜师古解释说:太上,极尊之称也。
皇,君也。
天子之父,故日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
也就是说,太上皇只是封建时期皇帝出于伦理对其父的尊称,太上皇本人并没有实际政治上的权利,只是皇帝即位后为显示对父亲的孝心,对其加以的尊称。
太上皇,在我国历史上虽然出现得不多,但因被授予之时的实际情况不同,每朝太上皇的境遇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不愿意放弃独尊地位,仍然把持着朝政,大权在握,处理着国家大事;有的人选择主动退休,远离朝政,退居二线,从此颐养天年;而有的人却是被迫下岗,生活清苦,最终抑郁而终。
而乱世之中的开国者唐高祖李渊,便是最后一种情况。
说到唐代的皇帝,人们津津乐道的多是开创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却没有多少人关注李渊。
不论是能力还是政绩,不论是操守还是口碑,相较于他的次子李世民,李渊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作为唐代的开国皇帝,李渊对于唐代帝国的创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帝王,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退位。
此后的生活便再也由不得自己了。
那么他这一生经历了什么,退位之后的生活又如何呢?
01被迫成为太上皇
李渊成为太上皇,不得不说到的一件事便是玄武门之变,可以说玄武门之变是李渊成为太上皇的直接导火索。
玄武门之变
但是李世民为什么会发动玄武门之变呢?
李世民从十几岁开始便为大唐出生入死,从晋阳起兵到建立唐代,大大小小的战役基本上都有他的身影,可以说他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而李渊是怎么对待李世民的呢?
每次有叛乱,李渊就派李世民去出兵讨伐,而李世民也不负众望,每次都能顺利完成,但这也让李渊对他更加猜疑和忌惮。
李渊对李世民的过分行为,引起了诸多大臣的不满。
陈叔达也看不下去了,上前劝李渊:
秦王对大唐有功,皇帝不可如此对他,若一意孤行,性情刚烈的秦王恐会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到时候皇帝怕是追悔莫及。
很显然,李渊并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甚至解除了李世民的兵权,剪除李世民羽翼,把秦王府的士兵拨给李元吉。
忍无可忍的李世民在拥护者的建议下开始了自己的反击。
武德九年,李世民率兵埋伏在玄武门。
不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来了,两人不知危险,骑马直奔玄武门。
可是到了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察觉有异,于是立马调头飞奔离开。
但是布局严密的李世民怎会让两人轻易逃脱,不多久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便被放箭射杀。
李世民出手非常狠,他有他的考虑。
他所面对的不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还要加上他的皇帝父亲李渊。
那么这个时候的李渊在做什么呢?
据悉,唐高祖李渊正在宫内湖上泛舟。
他不了解此时,在皇宫的北门玄武门,正发生着一场血腥的谋杀。
李渊迟迟等不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正疑惑时,尉迟敬德手持武器带着人马赶来了。
他向李渊禀报说,李建成与李元吉两人作乱,意图造反,幸被秦王察觉,如今两人已被秦王正法。
李渊听了,大吃一惊。
但他明白大局已定,自己只能顺应形势。
在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三天,李渊就下诏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宣布:从今天开始,大军和国家的一切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两个月以后,李渊正式传位给李世民,自称太上皇,仍然居于太极殿,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举行了登基大典。
从玄武门之变可以看出,李渊成为太上皇并不是自己的本意。
作为一个乱世而起的开国者,在位期间唐代国力稳步向上,可以看出李渊绝非无能之辈。
所以可以肯定:李渊被迫退位,绝对不甘心,愤愤不平的一面肯定存在。
那么心有不甘的李渊在成为太上皇后的生活如何呢?
秦王时期被李渊解除兵权而心有不满的李世民,在即位后又会对太上皇李渊如何呢?
02太极宫中的生活
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李世民顺利称帝。
虽然李世民夺嫡成功对后世来说是个好事,但是从伦理纲常来看,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而上位,用骨肉兄弟的鲜血铸就了自己的千秋伟业,在道德上是存在问题的。
并且据史料记载,李世民非常爱惜自己的羽毛。
所以,无论李世民创造了多大的伟业,都无法绕过这个心结。
并且,在登基后的前三年,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不论是生活起居还是处理国家政务,都还在东宫中,李渊还霸占着太极殿。
这种情况让李世民十分不满,自己称帝本就采用了非正常手段,有着名实不符的嫌疑,如今始终不能入主太极宫,让他觉得这个皇帝名不正言不顺。
但对退位本就有怨气的李渊,更加不会主动把太极宫腾出来,李世民又不能强迫李渊搬出太极宫。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化解僵局,让李渊主动搬出太极宫呢?
李世民看着满朝的文武大臣,想出了一个巧妙的主意,于是接下来朝内便发生了一些令人震惊的事件:贞观三年,唐代开国元勋、李渊的心腹、位居三公的裴寂被贬出长安。
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开国元老一夜之间就被逐出权力中心,赶回老家,到底是为什么呢?
对此官方的解释是这样的:李渊在位期间,非常宠信一个和尚法雅,许他可以自由进出皇宫。
但李世民即位后,推翻了很多李渊在位期间的政策,其中就包含这个和尚的特权,法雅对此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散布妖言惑众,影响社会安定的言论。
有关部门随即逮捕了他,这样一个小案件,按理来说普通衙门就可以审理,但是李世民却下令让兵部尚书杜如晦来审理。
杀鸡用牛刀,这里面体现着李世民的深意。
果然,这个案件本来和裴寂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杜如晦审理案件后,裴寂就被牵扯上了。
据法雅供述,自己散播的这些言论,裴寂早就知晓,但却没有及时制止自己,选择包庇,因此也应当给裴寂定罪。
裴寂虽极力否认,但是法雅却坚持自己的供述,最后朝廷依据法雅的证言给裴寂定了罪名。
单凭一个和尚的一面之词便就定下了开国元勋的罪名,这实在是离谱,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案件明显是有人要陷害裴寂,而这个人正是李世民。
裴寂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为了能留在长安城,好去时时探望自己孤独的朋友李渊,便去哀求李世民,能够留自己在长安城。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同意,反而历数裴寂在前朝的罪行:货贿公行,政刑纰缪……
甚至呵斥裴寂不过是仗着前朝皇帝的庇佑才官至高位,下令保全他的性命,将他逐回老家已是格外开恩了,怎么还有脸面哀求留在长安城呢!
于是裴寂最终无可奈何地离开了长安,最终病死他乡,李渊的挚友不在了,他的生活更加孤寂。
这个案件也就到此结束了。
但是按理说,当今的太上皇尚在人士,作为儿子的李世民,便公开抨击父亲李渊在任期间的政绩本就是不太妥当的。
但是李世民还是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了,表面上他指责的虽是裴寂,但实际上指责的却是李渊。
李渊对此也心知肚明,他明白李世民还是没有原谅自己。
自己当年并没有选择功勋卓著的李世民为太子,反而改立李建成为太子,并且解除李世民的兵权,对他极力打压,这一切都让李世民对自己耿耿于怀。
三年过去了,哪怕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之后选择立即退位,将皇位让给李世民,也满足了他称帝的心愿,但之前的事情还是让李世民耿耿于怀。
而自己尽管头顶太上皇的尊号,但是这个称号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无上的荣耀,反而让他觉得异常的沉重和压抑。
自李世民登基起,就迫不及待般推翻了李渊在位期间施行的各项措施。
比如说,玄武门之变当天,李世民就推翻了李渊力推的宗教政策;
几天之后李世民又下令要纵禁苑鹰犬,罢四方贡献,听百官各陈治道;随即又下令释放掖庭三千余名宫女……
这一连串的行为都在向天下人表明,太上皇李渊在位时期,许多政治行为都是错误的,需要纠正。
这一切仿佛是在打李渊的脸,让本就不甘心退位的李渊更加郁郁寡欢。
而这些事件的起因抛开李世民对李渊的报复心理外,更重要的意图是,给李渊释放强烈的信号——早日搬出太极宫。
事已至此,李渊即无可奈何又悲哀,他明白无论如何,自己都是要搬离太极宫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日遂了李世民的意愿,免得再生事端。
于是在裴寂去世后不久,李渊便以弘义宫风景秀美为由要求迁往弘义宫居住,后弘义宫改名为大安宫。
大安宫本是李世民秦王时期的住所,其建筑规模和园林景致都无法与太极宫相提并论,所以李渊用这个理由迁往大安宫,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但是无论如何,李世民还是如愿住进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太极宫。
而这一刻与太极宫诀别的李渊,彷佛一个被遗弃的老人,满身的苦涩和无可奈何。
从此,大安宫便成为了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最后的收容所,李渊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六年孤寂的生活。
03大安宫的生活
大安宫地处偏僻,各种条件都比不上太极宫,李渊的生活十分清苦。
剧照
而太上皇的境况,让朝中一些大臣都看不下去了,于是有人便给李世民上书,请求皇帝能够重新修葺大安宫。
尤其是监察御史马周的上书,话里话外都在暗示李世民在孝道上对李渊有所亏欠,建议皇帝应当立即扩建大安宫,以免在天下人面前落下口舌。
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将马周的上书放在眼中,一笑了之,并没有修葺扩建大安宫的想法。
除去生活环境的清苦,李渊在大安宫中的生活也是十分不顺心的,最大的问题便是自由受到了限制。
李渊在位期间,特别喜欢出去游玩,每次出游都是大张旗鼓、声势浩大。
而自从做了太上皇后,别说出去游玩了,除了宫内几次必要的活动外,李渊整日在大安宫中待着,几乎足不出户。
不仅如此,自李渊搬进大安宫后,李世民也不去探望李渊了。
一连几年的酷暑时节,李世民携带宫内嫔妃、儿女一众人等浩浩荡荡前往九成宫避暑,却将太上皇李渊独留于大安宫内。
看不下去的马周选择再次上书劝谏李世民: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见陛下者,将何以赴之?且车驾今行,本为避暑,然则太上皇尚留热所,而陛下自逐凉处……
从马周两次上书的话语可以看出,这一次的言语十分尖锐,算得上是直接批评皇帝不孝了。
但是李世民仍然对马周的奏折置之不理,甚至在之后的两年前往九成宫避暑时,也未曾带上李渊。
这一状况直到贞观八年才被改变。
据史书记载:贞观八年七月,李世民屡请上皇避暑九成宫,难道是李世民良心发现,决心好好孝敬李渊吗?
当然不是,真实的情况是李渊当时身患重病,已经下不了床,走不了路了。
这样就可以理解,李世民为何盛情邀请李渊一同前往九成宫避暑了。
前些年李渊身体硬朗的时候没有行动,如今身患重病了才想起来带李渊去避暑,这种行为有何诚意可言呢?
也许是怕天下人议论纷纷,贞观八年十月,李世民下诏,既然太上皇不便移动,那么朕便新建一处宫宇大明宫专门供太上皇避暑。
但是明眼人都十分清楚,此时的李渊已经无福居住大明宫了。
果然,次年李渊便病逝于大安宫,而此时的大明宫还没建好。
就这样,曾经至高无上,辉煌不已的开国皇帝李渊走完了他悲喜交加的一生。
李渊去世后,李世民也并未流露出对父亲应有的悲伤与思念。
李渊的葬礼一切从简,从陵墓的修建到竣工,造价之低,时间之短,远不是一个开国皇帝应有的规格。
次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对其极尽追忆,专门修建了瞭望台用来眺望长孙皇后的昭陵,而将去世不久的李渊抛之脑后。
最是无情帝王家。
在权力面前,亲情都是脆弱的,更何况生在帝王家。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用暴力的手段登上帝位后,李渊与李世民之间的父子亲情便荡然无存了。
而在李渊做太上皇的九年时间里,两人之间所体现出的温情不过是为了维护李唐家族的利益罢了。
尽管曾经坐拥江山,风光不已,晚年遭遇巨变的李渊却落寞凄惨,孤独成了他生命最后的终点。
以上就是李渊被逼退位之后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671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