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
关于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的这些相关资料:
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您走进范仲淹秉公直言的故事。
天圣七年(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宋真宗章献皇后)依然主持朝政。
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
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与国礼,就上疏仁宗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上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
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
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仁宗。
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大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
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上资政晏侍郎书》),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河中府通判;次年,调任陈州通判。
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在此期间,他也多次上疏议政。
朝廷欲兴建太一宫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47-;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并多次上书陈述中央直接降敕授官的危害,认为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又建议朝廷不可罢免职田,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
范仲淹的这些上疏虽未被朝廷采纳,但其一片忠心打动了仁宗。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驾崩,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司谏。
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仲淹却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
仁宗采纳,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后之事。
仁宗因刘太后新亡,欲立杨太妃(宋真宗章惠皇后)为皇太后,参与军国大事。
范仲淹认为频立太后,有皇帝不能亲政之嫌。
仁宗采纳,罢黜太后册名,但称谓不改。
七月,天下大旱,蝗灾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
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
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
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
以上就是范仲淹有多秉公直言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1296.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