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为何还是没继位,作为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太子,自然就成为了所有人眼红的目标。
关于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为何还是没继位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为何还是没继位的这些相关资料:
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为何还是没继位
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为何还是没继位?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太子是封建王朝的储君,在位的皇帝去世以后,太子是可以直接继承皇位的。
当皇帝,是对生活在封建王朝时期人们的最大诱惑。
作为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的太子,自然就成为了所有人眼红的目标。
当然肯定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当太子的,一般能当太子的都得是皇帝的嫡长子,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太子是有个顺位继承顺序的,从长子开始到皇帝的次子等等依次往下继承。
能当太子的都是皇帝的儿子这是肯定的,在位皇帝如果没有儿子的话,那也得在皇族之中精挑细选一名后辈子侄来继承。
总之
当太子的基础门槛就非常的高,这个基础门槛就会直接将范围缩小到十几个甚至几个人身上。
基础门槛过来以后,后面还有无数的考核,才能、德行等等方面都要综合考量。
虽然想要当是太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还是引来了无数皇子的争抢。
即使是克服千难万阻的当上了太子,但仅仅只是得到了皇帝入场券,至于最后能不能顺利的继承皇位,还要看这位皇子能不能守的住太子之位了。
太子是封建王朝除了皇帝以外最有权势的人了,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顺利的当上太子以后千万不要得意,能不能守住太子之位才是关键
,正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这句话放在历朝历代的太子身上也很合适。
当一名皇子辛苦的当上了太子以后,就会惊喜的发现,自己的竞争对手一下子就从自己的兄弟们变成了自己的父亲和满朝的文武大臣。
面对满朝文武的时候身为太子多多少少还有些底气,毕竟是君臣关系,可是面对自己皇帝父亲的时候,可就麻烦了。
权利的排他性让每一位皇帝都在压制着太子的权利,每一位皇帝都要让太子清楚地知道他只是二把手而非国家的实际拥有者。
太子们在面对种种问题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踢出局,最后身败名裂。
历史上也是有很多出名的太子,像隋朝的太子杨勇、唐朝的太子李承乾。
这些历史人物不可谓不出名,但他们都是在太子之位上出事的。
他们已经当上了太子,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落得身败名裂,不仅没有当上皇帝还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
太子杨勇是隋文帝的儿子,杨勇是隋文帝的长子,所以隋文帝杨坚在建国之初就立了杨勇为太子,可惜杨勇的德行不够。
太子杨勇在位期间骄奢淫逸、贪图享乐,最后在他的弟弟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陷害之下,被隋文帝杨坚直接贬为了庶人
,而太子之位自然就被他的弟弟隋炀帝杨广得到了。
虽然历史上的隋炀帝是个有名的暴君,但人们对于被废除太子之位的杨勇评价依然不是很高,并没有因为他的弟弟做皇帝做的不好而被平反,可见这位太子杨勇确实不得人心。
太子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因此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了太子。
刚当上太子的时候李承乾做得还是不错的,满朝文武包括他的父亲李世民都对他很满意,见面就夸他聪明仁爱有明君的气度。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本来也是挺稳的,可惜他自己不小心把腿给摔坏了,
在医疗条件并不发达的古代,即使有皇家御医的诊治,但依然还是留下了腿疾,就是走路会一瘸一拐的。
如果是普通的皇子,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一瘸一拐并不影响皇子的吃喝玩乐,可是身为太子就完全不行了。
太子是储君,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如果太子一瘸一拐的话太有损于国家形象了,试想一下如果在接见大臣或是外宾的时候太子走路一瘸一拐确实有点搞笑。
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自然是有深刻体会的,在有了腿疾以后王公大臣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了,如果说只是大臣们有异样的话李承乾还是能勉强接受的,毕竟是君臣,许多王公大臣不好当面揭穿他的狼狈。
最让李承乾没有办法忍受的是他的父亲李世民对他的态度,李世民对他的态度越来越冷淡了,甚至有了换太子的想法。
得知了父亲有了换太子的想法以后李承乾整日忧心忡忡,压死骡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当李承乾得知魏王李泰有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想法。
这个消息压垮了太子李承乾最后的防线,他决定先下手为强,把魏王李泰杀了,可惜没有成功。
事情败露以后唐太宗李世民大为生气,更加坚定了要更换太子的念头,走投无路的李承诺只能选择起兵反叛。
李承乾深知自己父亲李世民的厉害,知道起兵造反必然是会失败的。
事情确实不出李承乾所料,他的父亲很快就平息了叛乱,李承乾也被废为了庶民。
上面两位太子的下场,表明了太子确实是一个高危职业,一不小心就会因为各种事情身败名裂。
其实
历史上有一位太子是最稳的,虽然最后也遗憾地没有当上皇帝,但他却得到了整个朝廷和父亲的支持,他就是太子朱标。
太子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是朱元璋跟马皇后的第一个孩子
。
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可谓是煞费苦心,从小就找最好的老师教导,教导朱标的老师还不止一位。
可以说太子朱标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属于整个大明王朝的最顶配。
朱标也确实争气,从小就熟读儒家经典,对待自己的弟弟也很好,从小就在诸多兄弟姐妹中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长大以后的朱标顺利地继承了太子之位,朱元璋为了培养朱标,数次让太子朱标监国 。
这监国可不是小事情,是让太子代替皇帝行使权力,这可不仅仅是为了锻炼太子更是朱元璋信任朱标的表现。
朱元璋为了帮助太子树立在朝中的威望,更是亲自帮助太子朱标培养势力,为朱标挑选最得力的臣子。
不仅仅是在朝中为朱标铺路,在家里面朱元璋也早早地开始为朱标铺路了。
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全部分封到了外面,好让太子朱标更好地控制京城,不至于为了藩王问题而头疼。
朱元璋的种种举措让太子朱标的位置坚如磐石,加上朱标本人也十分的勤奋和孝顺,各地的藩王谁想要动他的太子之位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其实本身朱标就在藩王之中拥有很高的威望,只要朱标在一日这些藩王根本就不敢也没有必要反。
朱标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了,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太子朱标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朱元璋其实一直都为都城问题而发愁,就算是英明神武的朱元璋也是有选择困难症的,他在老家风阳和南京之间谁当都城而举棋不定。
这个时候太子朱标就上书直言,表明凤阳不适合当首都,建议朱元璋考虑南京。
朱元璋对于太子朱标的话十分重视,在亲自考察了凤阳以后发现确实不适合当都城,于是就把都城定在了南京。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得出来
太子朱标的一言一行已经可以影响到国家的政治了,他已经成为了大明朝重要的政治人物。
可惜天妒英才,太子朱标年轻轻轻就去世了
,太子朱标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一样重重地落在了朱元璋的头顶上,为此事朱元璋晚年一直都处在一种消极的情绪之中。
太子朱标的去世让朱元璋伤心不已,但大明朝还得延续下去。
摆在朱元璋面前的是谁当继承人的问题,本来朱元璋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有能力的藩王来继承太子的位置,毕竟藩王已经成年了,自己离世以后不会主少国疑。
但朱元璋偏偏就选定了朱标的长子也就是他的长孙朱允炆为太子,这里面小编想,除了朱元璋想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度以外,不无对太子朱标的思念。
就这样在朱元璋力排众议之下,年纪还小的朱允炆就被封为了太子,并且朱元璋亲自把朱允炆待在身边教导。
不过可惜的是,
朱允炆毕竟不是自己的父亲朱标,在藩王之中没有那么高的威望。
等到朱元璋去世以后,朱允炆也被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拉下了皇帝宝座。
小编觉得如果是太子朱标上位削藩的话,燕王朱棣是断然不敢反叛的,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历史上的朱标可以说是最稳的一任太子了,当太子期间无论是父亲朱元璋,还是自己的兄弟亦或是满朝的文武大臣都对他没有任何异议。
以上就是历史上最稳的太子为何还是没继位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9944.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