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唐诗坛上,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
关于在初唐诗坛上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在初唐诗坛上的这些相关资料:
在初唐诗坛上
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苏味道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苏味道(648—705年),字守真,赵州栾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南赵村)人。
唐代政治家、诗人,汉朝并州刺史苏章后代,宋朝文学家苏轼先祖。
自幼聪颖, 并文才出名。
20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跟随名将裴行俭攻打突厥。
武则天时期,历任中书侍郎、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两度跻身相位。
武后强权当政时,明哲保身,避免得罪各方,处事模棱两可,时有苏模棱之称。
神龙政变(705年)时,阿附张易之,贬为眉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于今栾城县苏邱村。
苏味道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全唐诗》录其诗十六首。
人物生平
苏味道(648-706),赵州栾城(今栾城区苏家庄(即今大裴村、小裴村一带))人,唐代大臣,文学家。
少年时便和赞皇李峤以文辞著名,时 称苏李,高宗乾封年间举进士,转任咸阳尉。
史部侍郎裴行俭爱其才华,恰逢征讨突厥,引荐为管记,行书令及表启之事。
孝敬皇帝妃之父裴居道重任左金吾卫将军时,访才子作谢表,托于苏味道。
苏挥笔而成,辞理精密,一时盛传于世。
武则天延载元年(694年)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证圣元年(695年)与张锡坐法下狱,张锡从容自如,而苏味道则席地而坐,很少进食,惴惴不安。
武则天闻听,将张锡流放到岭南,将苏味道降职为集州刺史,后复召为天官侍郎。
圣历(698-700年)初复用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
因改葬其父,侵毁乡人墓田,役使过度,被弹劾,贬为坊州刺史,又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后因党附张易之,受牵连,贬为眉州长史,又迁为益州长史,卒于上任道中,赐冀州刺史。
苏味道入阁擅长奏章,但为相数年以阿谀圆滑而自营,常对人说: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时人由此称其为苏模棱或模棱手。
成语模棱两可亦源出于此。
著作有《苏味道集》,已佚。
《全唐诗》存其诗10首。
卒后衣冠冢葬栾城西北9公里,时值一风水宝地,后因获鹿县(今鹿泉区)简良崔氏家族守冢,至今形成村落,因葬苏味道于此,顾名苏丘,为避讳孔丘,改名苏邱,即今之苏邱。
宋代苏洵、苏轼、苏辙为其后裔。
文学贡献
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并与李峤、崔融、杜审言合称初唐文章四友。
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
多咏物诗。
他的名篇《正月十五日夜》(一作《上元》),咏神都洛阳元宵夜花灯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镂金错采,韵致流溢,历来为人传诵。
另外《咏虹》诗对虹的描写刻划亦颇值得称道。
新、旧《唐书》著录《苏味道集》15卷,今佚。
《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仅16首。
除《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一首为七律外,余均五言律诗。
苏轼为其后人,无苏味道而无苏东坡。
作品评论
《新唐书》本传
(味道)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
《三唐诗品》
盛有时名,藻思相称,惟其速达,故入境未宏。
旧集阙残,未窥其所木,拟以连篇排比,其源盖出于王筠。
初唐之古芳,实梁陈之支派也。
火树银花,时留俊赏,然丰肌靡骨,无复陈隋。
《诗学渊源》
集中诗皆应制之什,未改陈隋旧习。
用事典雅,后遂成馆阁一体。
至蓄意含情,推事及物,则固唐诗之本色,异于六朝所尚者矣。
以上就是在初唐诗坛上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8540.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