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记忆顺口溜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11 15:11 阅读

  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

  关于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的这些相关资料:

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文学成就,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粲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 ),字仲宣。

  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父亲是王谦。

  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

  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王粲任侍中。

  建安二十二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于北还途中病逝,终年四十一岁。

  王粲善属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

  著《英雄记》,《三国志》记王粲著诗、赋、论、议近60篇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文集十一卷。

  明人张溥辑有《王侍中集》。

  人物生平

  出身名门

  王粲出身于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王龚,在汉顺帝时任太尉;祖父王畅,在汉灵帝时任司空,是当时的名士。

  二人都曾位列三公。

  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初平二年(191年),汉献帝被董卓控制,西迁至长安,王粲也随同前往。

  当时的著名学者、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他是个奇才。

  当时蔡邕的才学天下闻名,受到满朝官员的敬重,蔡邕府第前经常是车马填巷,他家的客厅也常宾客满坐。

  一天,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便急忙出迎,连鞋子穿倒了也顾不上。

  王粲一进门,因为他年纪小,身材又矮,满屋的人都感到很吃惊。

  蔡邕说:这位是司空王公(王畅)的孙子王粲,他确实是奇才,让我自愧不如。

  我家里收藏的书籍文章,应该全部送给他。

  

  怀才不遇

  初平四年(193年),十七岁的王粲受司徒征辟,又被召为黄门侍郎。

  王粲因为长安局势混乱,没有赴任。

   不久,他到荆州去投靠自己的同乡、荆州牧刘表。

  刘表见他状貌不扬,身体孱弱,又不拘小节,所以不太看重他。

  建安三年(198年),长沙太守张羡听从桓阶建议,举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兵背叛刘表,刘表发兵讨伐。

   为了宣传这次出征,就由王粲执笔写了一篇《三辅论》,以示师出有名。

  其中写道:长沙不轨,敢作乱违,我牧睹其然,乃赫尔发愤,且上征下战,去暴举顺。

  申明用兵乃是为了去暴举顺。

  建安七年(202年),在官渡之战后两年,袁绍病死,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兄弟阋墙。

  刘表为了劝和,让王粲起草了《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

  书中劝解袁氏兄弟毋作阋墙之斗,应当联合御侮,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甚有文彩,张溥在《王侍中集题辞》评价两文词章纵横。

  归附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死后,王粲力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附曹操。

  荆州平定后,曹操任命他为丞相掾,赐王粲爵关内侯。

  一次,曹操在汉水边设宴款待百官,王粲给曹操敬酒说:当今袁绍崛起河北,倚仗兵多将广,志在夺取天下,但虽爱惜贤才却不能重用,因此那些奇士终归离他而去。

  刘表盘踞荆楚,从容不迫,坐观时变,自以为可以仿效周文王。

  那些避难到荆州来的贤士,都是海内的俊杰,可刘表却不善于任用他们,结果当国家危难之际却无人辅佐他。

  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下车伊始就忙着整顿冀州的军队,收录当地的豪杰各尽其用,因此能称雄天下。

  等到平定了江、汉,又征召这一带的贤才各居其位,使天下归心,望风归附,文武并用,英雄尽力,这些都是夏、商、周三代开国国君才能做到的事情啊! 后来,王粲又被调任军谋祭酒。

  魏王侍中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王国建立以后,王粲与和洽、卫觊、杜袭一同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因博学多识,总能做到对答如流。

  当时旧礼仪制度废弛殆尽,需要重新制定,王粲与卫觊等负责除旧布新,制定新的典章。

   据《决疑要注》记载:汉末丧乱时,玉佩断绝消失。

  而王粲认得旧佩,才重新作之。

  西晋时的玉佩,都是受法于王粲。

  在曹操幕府,王粲不但受到赏识和重用,而且他同曹丕、曹植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曹丕、曹植非常尊重王粲,他们之间经常有诗赋往还。

  据《典略》记载;王粲才高,擅应机辩论。

  当时,钟繇、王朗等尽管都在魏王国任卿相之职,但一到朝廷奏议,都停笔措手不及。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王粲随曹操南征孙权。

  驴鸣悼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正月二十四日 (2月17日),王粲在返回邺城途中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当时的曹丕还是世子,亲率众文士为其送葬。

  为了寄托对王粲的眷恋之情,曹丕对王粲的生前好友们说:仲宣平日最爱听驴叫,让我们学一次驴叫,为他送行吧!于是,一片驴鸣之声响起。

  这就是著名的驴鸣送葬。

  葬礼之后,曹植又作《王仲宣诔》,可见曹丕、曹植二人与王粲的交情确实非同寻常。

  主要成就

  文学

  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

  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

  梁朝大文学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中赞誉王粲为七子之冠冕。

  同时,由于王粲的特殊经历和贡献,也使他成了中国古代幕府中的一名佼佼者。

  王粲赋今存20多篇,篇帙短小,大多为骚体。

  最为人传诵的是作于客居荆州时期的《登楼赋》。

  它摒弃了汉赋铺张扬厉的传统写法,以简洁明快的语句,忧愍世道,怀念故乡,热烈冀望太平盛世的到来;对自己的坎坷遭遇,也发出了强烈的感慨。

  赋中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是其一大艺术特色。

  在抒情小赋的发展过程中,这篇作品具有重要地位。

  王粲散文以他为刘表拟的《为刘荆州谏袁谭书》和《为刘荆州与袁尚书》比较成功。

  王粲于建安十三年归顺曹操,在此之前的作品或纪汉末战乱,或写其流落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如《七哀诗》;归顺曹操后,主要是随曹操出征的感受,这些诗再现了汉末战乱的田园荒芜和满目疮痍,也歌颂了曹操的英明神武,同时也表达了自己追随曹操为过效力的意愿。

  同他的仕途遭遇相一致,王粲的文学活动,大体上也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划分的界线就是建安十三年的归附曹操。

  前期他主要在荆州过着流寓生活,亲历过战乱灾祸,又长期得不到施展抱负的机会,忧国忧民之情与怀才不遇之愤纠结在一道,使他的文学作品笼罩着一层悲凄愤悱的情调。

  后期他在曹操幕中,一方面受到北方广大地区已经实现统一的形势的鼓舞,一方面也因担任重要官职而激发起建功立业的信心,所以他的创作基调又转变为激奋昂扬。

  如分别写于曹操西征关右和东征孙权的《从军诗》五首,便对曹军的征伐作了热烈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作者从军征战、建功立业的激昂情绪。

  藏书

  王粲的藏书主要得自于蔡邕所赠,相传他登门拜谒蔡邕,蔡邕倒履迎之,并言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予之。

  蔡邕故后,即履行了他的诺言,将其藏书数车六千余卷赠与王粲。

  年老时,其藏书已达万卷。

  以上就是王粲为何能成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85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