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10 00:01 阅读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那真是呵呵了。

  关于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古代,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或曰:我不懂军事基础知识,照样能看懂孙子兵法。

  那真是呵呵了。

  《孙子兵法》开篇的《计篇》讲了五事七计。

  所谓七计就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咱们今天就讲这个。

  打仗这个东西,说白了就四个字,知己知彼。

  多简单的四个字,不过可真是难。

  大多数人连知己都做不到,更别说知彼了。

  今天我就提个问题,你怎么了解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

  我们设计个场景,现在白起带兵10万和赵括的10万赵军遭遇了,两军拉开阵势要打。

  白起要破敌就得搞清楚以上5点。

  那怎么搞清楚呢?

  两军对阵,主将登上将台,开始观察敌军阵势。

  看什么东西呢?

  敌军分成几部,每部的兵力编成、兵种结构。

  可是10万大军列阵,战场正面很宽了,主将就算在高台也看不清全貌,怎么办呢?

  看对方的将台呗。

  竖了多少旗帜,分别是什么颜色。

  主将身边有一堆子幕僚,这些人干什么的?难不成真是出出主意、写写公文?

  那可真不是,打仗的时候这些幕僚的作用可大着呢。

  这个时候这帮幕僚和中军的将佐就开始紧张的工作了。

  把观察到的敌军阵势堆沙盘摆出来或记下来、画出来。

  这些幕僚和中军将佐就是主将的参谋班子。

  斗智斗勇在这个时候就开始了。

  主将之下直接指挥到的军有几个,那台上就至少有几面旗帜。

  孙子同样在《计篇》里说过了: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这几句可不仅仅是讲大的战场态势。

  放在两军对阵时是一样的。

  有个成语叫偃旗息鼓,在没开战之前我可以把旗帜放倒,需要哪一军行动时竖哪一面。

  或者战前竖的是假的,等到开战再把真的举起来。

  或者我直接就是真的。

  为了搞清楚敌人的虚实,就要开始试探进攻。

  试探进攻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摸清敌军的战斗力。

  而是要摸清敌军信记号怎么规定的,也就是说摸清敌军指挥的密码。

  现代战争破解敌军密码是很重要的工作,在古代更重要,这是由主将带着他的中军将佐、幕僚们亲自完成的。

  不仅看,还要听。

  通过试探进攻就可以了解敌军的指挥信记号是按常规来还是反着来,还是另外规定。

  这一过程中,中军将佐和幕僚们就开始紧张的记录,然后报告:红旗往左动,是敌军前军右一部往右移动;大鼓擂是往后移动。

  等等等等。

  前军将领也飞速回报,这次进攻与敌交手三个回合,敌军行列变换了三次,被斩杀的敌军全是精壮没有老弱。

  每支大军在训练的时候最基本的信记号都是一样,比如鸣金,一下是停止,三下是退兵。

  比如鼓声,点击一下进一步,擂鼓是交锋。

  训练时基本都一样。

  在完成常规训练的同时,训练精良的大军就会改变信记号进行训练。

  目的就是为了交战时不让敌军看穿我的指挥方式。

  所以经过一轮甚至多轮的试探进攻后,高明的主将基本能摸清敌军的指挥信号和大军的训练水平。

  比如我们上述文字,白起听了中军将和前军将报告的情况,马上就能得出结论。

  这个赵括信号规定变化很多,部队在接战时能熟练变换队列。

  这训练水平太高了,今天不打了,想出办法再破敌。

  当然以上只是假设场景。

  当年赵括和白起对垒时,为啥会被秦军前军诈败所吸引呢?就是在这段斗智斗勇的过程中上当了。

  光靠一个前军诈败能行?得让赵括以为破解了白起的指挥密码。

  让赵括认为:嗯,白起老匹夫,搞的是反的那一套,形左实右、形前实后。

  不过尔尔。

  然后,秦军前军再假装战败,然后赵括一看,白起指挥台的各种旗帜都在拼命摇晃呼唤全军撤退。

  好,杀过去,杀了白起老匹夫。

  可这套信记号是假的,事先演练了给你赵括看的。

  孙子一再说的军形,不光光是军阵中的兵马啊。

  眼睛看得见的旗帜,耳朵听得见的金鼓号角,都是军形。

  示形动敌,这是整个空间的。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古代,中军将往往能成长为大将,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因。

  所以,不懂最基本的军事知识,不要去看什么孙子兵法。

  开篇就告诉你了,要知己知彼。

  怎么知啊?先把最基础的书拿过来去学。

  没有知识的融会贯通,手捧着《孙子兵法》跟我说,要知己知彼。

  你拿什么知啊?要靠基础知识积累才能懂军形,辨虚实的呀。

  我今天讲的就是正儿八经的兵家不传之秘。

  所以你纵观中国史书,你找不到具体作战指挥的记载。

  这些东西那帮写史书的书生是不懂的。

  只有越往古代的史官,那时文武不分途,这帮人是懂军事的。

  我们语文课本上的《曹刿论战》写得多好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一看就了解是内行。

  以上就是古代打仗到底是什么样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81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