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第一陵唐高祖李渊的墓有什么特殊之处,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坦荡如坻的徐木原上。
关于唐朝第一陵唐高祖李渊的墓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唐朝第一陵唐高祖李渊的墓有什么特殊之处的这些相关资料:
唐朝第一陵唐高祖李渊的墓有什么特殊之处
唐朝第一陵唐高祖李渊的墓有什么特殊之处?主要是陵墓的规制对后代帝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看看吧。
献陵既继承了汉魏旧制,又具有典型的唐代帝陵风格,如陪葬的李凤墓的斜坡墓道带过洞、多天井、一室或二室墓葬,在以后唐人墓葬中十分普遍。
唐代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献陵,位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坦荡如坻的徐木原上。
献陵的陵墓规制是怎样决定的呢?贞观九年(635),70岁的李渊走完了他的一生。
临终前,李渊遗诏要求丧葬俭约。
他说:既殡之后,皇帝宜于别所视军国大事。
其服轻重,悉从汉制,以日易月。
陵园制度,务从俭约,斟酌汉魏,以为规矩。
之后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们议论陵制,以期建立唐代的帝陵制度,开始营建帝陵。
《通鉴纲目》记载,开始时太宗下诏说,依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故事规划,不久,大臣虞世南两次上奏说:霸陵因山不起坟,自然高显。
今所卜地势即平,宜依周制为三仞之坟,明器一不得用金银铜铁,事讫刻石陵左,以明示大小高下之式,一藏宗庙,为子孙万世法,岂不美乎!又说:汉天子登上皇位就营建山陵,用了50余年的时间,现在想用数月时间建成汉代做了几十年的工程,于人力是大大不够的。
长陵是堆土为陵,整个陵冢呈梯形体,底部东西长46丈,南北宽40丈,封土高9丈,工程量十分浩大。
对虞世南的建议,唐太宗没有明确表态,但内心已有了明确的想法,他让房玄龄等大臣集体讨论,因为这时陵址已经选定,有关诏书已经下达,他不能马上否定自己前面的决定。
宰相房玄龄等以为汉长陵高九丈,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高六丈,如果按长陵的九丈就显得太高,如按三丈之制建陵则太矮,就请以原陵的制度来建造。
唐太宗听从了他们的折衷建议,将建造规格作了调整,献陵按着原陵来具体规划,仍旧采用平地起坟的方式,历时4个月大功告成。
现存献陵为覆斗型,东西长约139米,南北110米,高19米。
献陵是夯土建筑,层次明显,每层一般在15厘米左右。
陵冢四周筑有墙垣,略呈方形,东西长467米,南北长470米。
城墙墙基宽约2至2.5米。
四面城墙各开一门,南门和北门均距陵冢180米,东面的青龙门距陵冢130米,西面的白虎门距陵冢稍远,约198米。
20世纪30年代,东、西、北三门均有阙址存在,今已夷为平地。
陵园四角有角阙设置,西南角阙与东北角阙尚有残迹存在。
南门外为神道,神道东西两侧有大型石刻。
神道南按后来形成的唐代陵寝制度应有乳台、鹊台设置,但献陵没有发现类似的遗迹存在。
南门内约十米处就是献殿,其范围大约东西长20米,南北宽8米,遗址上砖瓦残块及石灰渣粒、红烧土块堆积相当集中。
寝殿位于献殿之后,地表遗有大量砖瓦残块。
下宫位于陵园西南5里的唐村北100米处,现存面积南北长100米,东西长120米。
从今存的砖瓦残块数量来看,当时的宫殿建筑十分巍峨。
陵园四神门外各有石虎一对,身躯高大,姿态凝重,大小形制略同。
南门外的石虎长2.75米,通高1.8米,虎足与石座连为一体,用一块整石透雕而成。
南门外神道两侧有石刻列置,从南向北计有华表一对、犀牛一对。
原尚排列有石人3尊,均属东列,皆面西,高2米多,身着长袍,双手持笏,文官模样,惜今已不存。
按石刻分析,西侧当初也应有石人3尊。
献陵石刻从总体上说浑厚质朴,造型刚毅,粗犷健壮。
献陵华表与六朝陵墓神道柱之间,有明显的承续关系,可见其承前启后的过程。
犀牛产于我国西南地区,它是作为域外贡品进献朝廷的。
用犀牛作神道石刻形象,在历代皇陵中是罕见的。
献陵是模仿了汉陵修建的,其地宫构筑可能与汉陵类似。
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尚待将来地宫打开之后才有定论。
以上就是唐朝第一陵唐高祖李渊的墓有什么特殊之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602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