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于谦在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
关于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的这些相关资料:
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
明朝于谦,既有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又有世人传颂的高洁精神。
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明史》中对于这一男孩是这样评价的:忠义心烈,与日月争光!
于朱元璋逝世那年出生,七岁时被认为是宰相
1398年时,朱元璋逝世了,同年浙江杭州府钱塘县太平里,出生一男孩,在51年后他为大明续命了200年,他叫做于谦。
于谦在少年时期即刻苦读书,志向高远。
他仰慕文天祥的气节,并悬文天祥像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
在七岁时,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
”
入仕为官两袖清风,百姓爱戴不惧奸臣
1421年,于谦考取了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了仕途。
朱祁镇在位的期间,他宠信太监王振,因此文武百官都争先恐后给王振送钱。
只有于谦进京时从不给王振送礼。
他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当时,太监王振一党因于谦铁面无私,便认为于谦必然是他们贪腐弄权路上的绊脚石,于是王振一党便诬告于谦是因不能晋升,所以对皇上心怀怨恨才辞职的。
对此,英宗皇帝大怒将于谦投入了狱中并判死刑。
此事传出之后,山西百姓便纷纷进京告御状,请求皇帝释放于谦,而王振一党迫于压力,无奈以抓错了、抓成同名同姓之人为由,在三个月后便释放了于谦。
土木之变明朝陷入危机,于谦呵斥迁都派
19岁的明英宗朱祁镇,从少年的天子长成了热血的青年,正是想有一番安邦定国的时候。
而这个时期王振开始专权,并且瓦剌部也先大举入侵。
于是,就有了正统十四年,王振怂恿22岁的明英宗朱祁镇,草率亲征瓦剌部也先,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年轻的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他带领五十多名文武百官,以及五十万明朝的精锐之师。
然而,最终却在土木堡遭遇了惨败,大明王朝立国百年之久,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惨败!
不仅皇帝被俘虏,文武百官中精英人才也可以说是被一扫而空,大明帝国黄河以北精锐之师也全军覆没!
当时大明朝廷一片慌张,此时郕王监国, 他命令群臣讨论作战与防守的方略。
腐儒徐有贞以星象玄学为名,提出了迁都南京,当时朝中无人主事,孙太后虽想有作为但却无能为力。
这关键时刻于谦站出来了,以“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为由,呵斥了朝廷的迁都派,因此举他也被孙太后所倚重。
朝堂大乱引发流血事件,于谦稳定局势赢得北京保卫战
在朝堂上,都御使陈益上奏要求诛杀王振全族。
在这个时候,王振的亲信锦衣卫指挥马顺,公然呵斥上奏的官员。
此时,王竑突然便在朝廷上猛击马顺,见此状众臣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一时血溅朝堂,而士卒亦声汹欲诛。
据《明史》记载: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
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
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
朝班大乱,卫卒声汹汹。
王惧欲起,谦排众直前掖王止,且启王宣谕曰:“顺等罪当死,勿论。
”众乃定。
谦袍袖为之尽裂。
在于谦退出左掖门时,王直握着他的手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
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一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
在那时,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而于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己任。
之后,于谦积极的组织了军事力量,整个京城进入总动员,面对嚣张杀来的瓦剌精锐步步设套,彻底拿下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在郕王朱祁钰执政的期间,于谦起到了重要作用。
景泰年间,可以说是明朝至土木堡之变后转危为安,并逐渐走向中兴的重要时段。
于谦是明朝救世主,却含冤遇害
于谦延长了大明国祚,毫不客气地讲,于谦就是大明江山的救世主。
但是,这么功高震主的人,他能不被小人所妒忌吗?
公元1457年时,明代宗朱祁钰病重,石亨、曹吉祥以及徐有贞,迎接明英宗恢复了帝位,因为石亨、曹吉祥以及徐有贞与于谦有仇恨。
因此他们借迎接明英宗恢复皇位之功,逼迫明英宗杀死了于谦,而明英宗为了收买人心、安定局势,也就同意了。
于谦在他自己拼死护住的北京城里含冤遇害,天下怜之。
以上就是历史上关于于谦的评价如何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5533.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