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玄奘是谁扮演的电影 玄奘取经发生在谁统治时期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3-03-13 22:05 阅读

  玄奘是谁,之所以说好讲,是因为他在西游记当中的形象,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

  关于玄奘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玄奘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玄奘是谁

玄奘是谁

  玄奘是唐朝的时期的著名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这是今天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唐初所有历史人物的故事当中,玄奘和尚可能是最好讲的。

  之所以说好讲,是因为他在西游记当中的形象,实在是太过深入人心。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西游记》。

  所有人都知道,玄奘是个唐朝和尚,西行万里,去印度那边带回了真经。

  但同时,玄奘的故事,也是最不好讲的。

  之所以是最不好讲的,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根本就不在中国境内。

  唐初的其他历史人物,他们能接触到的人和事,基本上都是在国内。

  即便是李世民,身为那个时代的主角,同样也是如此,翻翻史书就能把他们的故事讲清楚了。

  唯有玄奘不一样。

  即便是到了今天,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玄奘是谁。

  但如果我们去某百科上面去查玄奘的词条,我们会发现,这个词条极短!除了介绍了玄奘一生的著作,还有极为简略的经历记载外,就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不信大家可以自己去搜一下试试。

  想要真正讲明白玄奘的故事,我们得把隋末唐初的历史、佛教的历史,乃至印度的历史和中亚的历史,都联系在一起,我们才能真正明白,玄奘一生到底都经历了什么?这位千年之前的高僧,到底有多么的伟大。

  玄奘,本名陈祎,生于公元602年。

  这一年,是隋朝仁寿二年,当时正是隋文帝杨坚在位。

  两年之后,杨坚病逝,其子杨广登基,隋朝开始由盛转衰。

  玄奘出生的时候,隋朝的情况其实还不错。

  而且,陈家也是世代簪缨。

  陈家的老祖宗,是东汉名臣陈寔。

  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这个人,但从这个人身上诞生了成语,叫做梁上君子,估计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

  陈家从东汉时期的这位老祖宗开始,一直到玄奘他爷爷他爹这一代,一直都过得不算差,算是典型的官宦世家。

  不过,到了玄奘他爹这一代,出了一点小状况。

  随着杨广登基,隋朝的吏治越来越混乱。

  陈家世代都是耕读传家,颇具风骨。

  在这种恶劣的官场环境下,自然会过得很不如意。

  所以后来,玄奘他爹就直接辞官回家了。

  对于中国古代的清流文人们来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为了风骨放弃荣华富贵,历来都是最被大家推崇的品格。

  这其中,尤以当年的陶渊明最为出名。

  作为一个清流文人,保持风骨当然是对的。

  但问题是,辞官之后,靠什么吃饭呢?

  对于这个问题,古代绝大多数文人,都选择了直接回家种地。

  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文明,大家最讲究耕读传家。

  但问题是,如果辞官之后,发现自家老祖宗没给自己留下多少土地,想种地都种不了,那怎么办?

  当时的陈家,显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玄奘的父亲辞官之后,风骨虽然保住了,但很快,陈家的日子就开始每况愈下,渐渐到了连吃饭都成问题的地步。

  最开始的时候,靠着变卖一些家产,总还能活下去。

  但是到了玄奘十岁左右的时候,他的父母先后因病去世,这下问题大了!

  十岁的玄奘,父母双亡,又没给他留下什么产业,吃饭都成了问题。

  所以,此时的玄奘,就必须开始考虑,怎么才能活下去。

  就在这个时候,玄奘的二哥找到了玄奘,给他指了一条明路,这条路就是出家。

  早在好几年以前,玄奘的二哥就已经先行出家。

  至于原因,可能是出于信仰,也可能是因为家里比较穷,或者两者都有。

  但不管怎么说,当时玄奘的二哥已经出家了,而且靠着研究佛经,还有了很大的名声,被尊称为长捷法师。

  当时只有十岁的玄奘,或许还不明白,信仰到底是什么。

  但他知道,跟着他二哥走,把头剃了之后,就有饭吃了。

  所以最终,玄奘跟随他二哥离开,最后来到了洛阳的净土寺,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这一年,是大业八年,当时隋炀帝刚刚把全国精锐都调去了辽东,准备直接灭了高句丽。

  但结果非但没能灭掉高句丽,反倒是将隋朝精锐折损了七七八八,导致隋朝国力大损,最后导致隋朝灭亡。

  而且,就在玄奘刚刚抵达洛阳后不久,因为杨广在前线受挫,隋朝的大贵族杨玄感,悍然起兵,打算从背后截断杨广的归来。

  杨玄感起兵之后,直接朝洛阳杀来。

  虽然不久之后,杨玄感就被镇压了下去。

  但从这时开始,洛阳也开始不再安全,进入了战乱动荡的年代。

  当然,对于当时刚刚出家的玄奘来说,这或许还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因为按照隋朝的制度,和尚是不用参加战争的。

  所以在那个纷乱的年代里,净土寺就真的成了洛阳这边少有的一处净土,可以让和尚们继续留在这里,吃斋念佛,钻研学问。

  而随着玄奘进入寺庙的时间越来越长,玄奘渐渐展现出了惊人的佛学天赋,让寺中的老和尚们,都感到十分震惊!

  这里要多解释一下,学佛这件事,真不是那么简单的。

  包括到今天,前几年还曾爆出一个新闻,说某某寺庙招收和尚,要求必须是研究生以上学历才行,这事还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寺庙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想要研究佛学的话,真的需要极高的智商才行!

  如果只是单纯地背诵经文,这或许还不是特别难。

  但如果想要研究经文的深意,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佛学知识体系,那就相当难了。

  佛学,本质上是一群智慧极高的人,创造出来的一种用来解释世界的哲学体系。

  想要真的把佛学给研究明白了,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但是,玄奘可以。

  短短三年的时间,玄奘便学习了大量的佛学知识。

  类比现在的话,大致就相当于是玄奘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教育,直接达到了可以参加高考的程度。

  三年之后,属于玄奘的那场高考来了。

  大业十年,已经和高句丽死磕了三年,依然毫无收获,反倒是折损了大量精锐的隋炀帝杨广,终于放弃了继续和高句丽战斗。

  而且,这三年的仗打下来之后,隋朝内部已经是遍地狼烟,到处都有农民军开始起义。

  所以杨广不得不从辽东撤回来,准备开始镇压国内的农民军。

  杨广撤军之后,终于腾出手来,可以处理更多的国内事物。

  在这期间,杨广便下令,继续让大理寺举行佛学考试,要招27个人出家为僧。

  说到这里,我们得先打个岔,解释一下隋朝的僧人管理制度。

  很多人可能以为,古代想要出家很简单,把头剃了然后在头上烫几个点,就算是出家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佛教自西汉末年的时候,由印度传入中国。

  起初佛教在中国其实流传并不是特别广,但是到了东晋十六国,以及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实在太多,佛家的理论在战乱当中又比较容易推广。

  所以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后,佛教在南北朝时期,逐渐开始风行全国!

  但同时,随着佛教的兴起,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开始出现了。

  要知道,按照和尚的戒律,僧人是不能结婚生子的!而且,因为很多权贵阶层信奉佛教,给予了寺庙非常优渥的政策待遇。

  比如,寺庙耕种田地,是不用交税的。

  如此一来,当和尚数量过多的时候,国家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首先,如果都当和尚了,没人生孩子了怎么办?另外,如果和尚太多,寺庙的土地太多,国家就收不上税!没人没钱,这个国家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所以,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些政权就意识到,需要控制僧人的数量。

  北魏和北周政权,都曾大规模灭佛,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尤其是北周灭佛,距离玄奘生活的时代非常近,也就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

  后来,隋朝建立后,也吸取了这些经验,建立了一条完整的僧人管理制度。

  首先,隋朝推崇佛教,杨坚和杨广两代隋朝皇帝,都曾是佛教信徒。

  但同时,隋朝严格控制僧人数量,不允许太多的人出家。

  简单来说,普通人可以自己剃头,然后在头上随便烫点。

  但是,这样的人,国家不承认你是和尚。

  想要做真正的和尚,你得先学佛经,通过官方组织的考试之后,才能正式成为国家承认的和尚!另外,对于私自出家的百姓,国家不光不承认他的僧人身份,而且还有各种惩罚制度。

  总而言之一句话,在隋朝,如果想要出家的话,首先你得参加官方组织的考试,通过考试之后才能正式出家。

  另外,为了控制僧人数量,官方每次放出的录取名额,都不会特别多。

  比如大业十年这一年,一共就给了二十七个名额。

  这个录取率,恐怕比今天的国考还低。

  另外,按照隋朝的管理办法,只有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才能正式参加这种考试。

  当时的玄奘,只有十三岁而已,理论上来说,他其实根本没资格参加考试。

  但当大理寺举行考试的这一天,有个隋朝官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这个隋朝官员,名叫郑善果,当时正担任大理寺卿。

  考试那一天,郑善果很快在很多前来报名的人当中,发现了瘦小的玄奘。

  出于职责,郑善果很快上前询问,问玄奘为什么明明不到年龄,依然要来参加考试。

  对此,玄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玄奘的这个答案,让郑善果十分意外。

  从玄奘的目光当中,郑善果看到了一股对于佛学的虔诚和渴望。

  这是一个真正虔心向佛的孩子。

  郑善果很快就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郑善果本人也是佛教信徒,所以见到玄奘之后,郑善果决定,破例给玄奘开个后门,让玄奘参加这次考试,也算是自己的一桩功德。

  正是郑善果的这个后门,彻底为玄奘打开了通往佛门的道路。

  考试结束后,玄奘不出意外,很快就通过了这场考试。

  这个结果,自然让很多人都感到震惊。

  但对于玄奘来说,这其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十三岁的玄奘,在佛学领域的造诣,已经远超那些成年人。

  从这时开始,玄奘其实才正式出家。

  此后的三年里,玄奘继续在净土寺内研究佛学。

  但是,三年之后,随着瓦岗军开始进攻洛阳,洛阳开始饱受战乱困扰。

  就连这座净土寺,也不再是什么净土。

  为了躲避战乱,玄奘只能离开洛阳,辗转各地躲避战乱。

  但在此期间,玄奘依然没有忘记钻研佛学,自身在佛学领域的造诣,越发精深。

  离开洛阳之后,玄奘去了很多地方,但大致方向,还是前往四川地区。

  因为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四川地区几乎是唯一一个没有战乱的地方。

  这主要是因为,四川地区在当时算是比较偏远的地方。

  而且杨广之前搞的几个超级工程,也都在山东、河南那边。

  所以隋朝末年的时候,四川这边几乎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农民军起义。

  而隋朝彻底灭亡之前,李唐政权就已经崛起。

  此后,李家宗室王爷李孝恭来到了四川,对当地进行招抚,很快就控制住了四川。

  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玄奘游历到了四川,一路上见佛就拜,见庙磕头,并且沿路学习各个寺庙的佛学理论,逐渐成为了一位真正的佛学大师。

  五年之后,21岁的玄奘,在成都受足戒,开始受各种戒律的约束。

  又过了两年后,到了武德七年,随着唐朝彻底统一了天下,中原开始从战乱逐渐恢复和平。

  于是,玄奘再次离开成都,一路沿江东下,游历江南诸多寺庙,学习了更多的佛学理论。

  在这个过程当中,年轻的玄奘,逐渐成了整个唐朝都有名的佛学大师。

  但同时,玄奘却开始越发疑惑。

  玄奘的疑惑点,在于佛经。

  玄奘游历了很多地方,当他走过了很多寺庙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个现实:不同地区的寺庙,对于佛经的解释,甚至连佛经本身,可能都是截然不同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同样和历史有关。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原,中间又经过了一个南北朝。

  南北朝时代,中原地区常年分割对立,人口无法流动。

  再加上当时印刷术有限,很多佛经都只能口口相传。

  而且,佛教是外来宗教,佛教也是从印度那边传过来的。

  在这个过程当中,就存在一个翻译的问题。

  这几个问题加在一起,就导致当时的佛教经文,存在很大的区别。

  同样一篇经文,在不同的地区可能完全不一样。

  大家对经文的解读,也因此截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几乎每天都在为此吵架,而且,大家还吵不出一个结果。

  这该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玄奘很久。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玄奘也游历了很多地方。

  但最终他发现,仅凭他目前的努力,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但是,到了公元626年,有一个人的出现,给玄奘指明了方向。

  这个人,名叫波罗颇迦罗蜜多罗。

  简单来说,他是个印度和尚。

  这位印度僧人,是土生土长的印度人,曾在印度学了很多年的佛学。

  后来,这个印度和尚去中亚那边传法,当时唐朝已经统一了中原,正在积极派使臣去中亚那边接触,所以就碰到了这个和尚。

  后来,唐朝使臣邀请他来长安,他也就没有拒绝。

  当这个印度僧人,公开在长安讲经的时候,中国很多僧人,都前来听他讲经。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玄奘。

  经过这个印度僧人讲经之后,玄奘的很多疑惑,也豁然开朗。

  另外,这个印度和尚的到来,也给玄奘带来了一个新的启发:既然中原这边没有统一的经文,那我为什么不去佛教的发源地,去那边看看原版的经文呢?

  这个念头一经出现,便再也无法抑制住。

  不过,就在玄奘刚刚产生这个念头的同时,唐朝发生了一场剧烈动荡,就是那场著名的玄武门事变。

  此后,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开启了贞观时代。

  李世民登基后,玄奘满怀热情了写了一份申请书,希望能够前往印度取经。

  然而最终,这份申请书刚刚递到县长这一层,就直接被扔进了垃圾桶。

  官方给出的答案很明确:不行!

  唐朝官方当时之所以拒绝玄奘的申请,原因其实很复杂。

  最主要的原因是,就在李世民刚刚登基不到一个月之后,北方的邻居突厥,就南下前来拜访,兵临长安城下。

  要不是李世民确实很有智慧,当时长安城就被突厥给打下来了。

  另外,因为李世民登基的手段有点特殊,当时各地还有很多李建成的旧部。

  所以,李世民此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稳定国内的统治。

  出于这个目的,唐朝政府会坚定限制各地的百姓出行,更别说想直接去西域了。

  但是,朝廷的拒绝,并没有打消玄奘的念头,反倒是让玄奘西行的念头,更加坚定。

  两年之后,恰逢关中闹饥荒,李世民暂时放开了限制,允许吃不上饭的百姓外出讨饭。

  于是,贞观二年,玄奘跟着灾民的队伍,一起离开了长安,正式踏上了西行之路。

  可玄奘估计怎么都不会想到,他的西行之路,会艰难地难以想象。

  这里再多提一句,为什么当时玄奘选择西行,而不是南下呢?今天我们从地图上来看,印度明明在我们的西南部。

  最近的路程,其实是应该翻过喜马拉雅山,直接前往印度。

  为啥玄奘要通过中亚,绕一个大圈,最后才能前往印度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成熟的路线,只有这一条。

  要知道,真正的远行,是需要补给的。

  如果翻越青藏高原的话,中间会有漫长的无人区,根本就过不去。

  而如果先去南亚,然后转道去印度,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当时南亚那边,都还没有开发,到处都是无人区,根本没有路。

  唯一的路,就是沿着那个印度和尚来时的路,从中亚走到印度。

  如果要细讲玄奘的西行之路,那就真的太长了。

  从长安出发后,玄奘走了整整三年,才终于抵达印度。

  在这期间,玄奘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如果要都写出来的话,恐怕会比原版的西游记还长。

  总之,在这三年当中,玄奘在中亚绕了一个大弯,最后终于抵达了印度。

  公元631年,29岁的玄奘,终于抵达了释迦摩尼的家乡,迦毗罗卫,也就是今天尼泊尔南部的提罗拉科特地区。

  然而,当玄奘历经千辛万苦,抵达佛祖家乡的时候。

  展现在他眼前的,没有什么原版经文,有的只是断壁残垣。

  原来,佛祖已经死了上千年了。

  而且,就连佛祖的家乡,都已经不信佛教了!

  说到这里,我们得简单再说一下印度这边的情况。

  作为世界上公认的四大古文明之一,印度的历史,可以说是非常的奇葩。

  甚至可以说,印度压根就没有历史!

  很久很久以前,大约是我们这边还处在三皇五帝那个时代的时候,印度就已经出现最原始的文明了。

  当时那个印度文明,被称为哈拉帕文明,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印度古文明。

  后来,这个文明不知道什么原因,逐渐衰落了。

  在这个文明衰落之后,雅利安人来到了印度,而后为了更好地统治印度,建立了所谓的婆罗门教,将所有人分成了四个等级,也就是所谓的种姓制度。

  直到今天,印度内部还是严格执行这种种姓制度。

  后来,大概到了我们这边的春秋时期,印度那边也出现了很多大思想家。

  这些思想家觉得,这个制度似乎是有问题的。

  于是,当时的印度也出现了诸多思想,他们都反对婆罗门教的特权。

  在这其中,就有释迦摩尼创建的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这些所有非婆罗门教的思想,统称为沙门思想。

  没错,佛教其实从出现的那天开始,在印度就不是一家独大,甚至可以说,佛教只是印度地区诸多教派的思想之一。

  随着沙门思想的出现,印度也开始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候,波斯人来了。

  大概相当于我们的战国时期,波斯人入侵印度。

  然后没过多久,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又打了过来。

  再之后,就在亚历山大刚刚打到印度周围的时候,因为马其顿人都太过想家,所以就直接撤了。

  马其顿人离开后,印度内部开始起义,最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

  这个政权的王室,以前他们家是养孔雀的,所以也被称之为孔雀王朝。

  印度的孔雀王朝,大致等同于中国这边的战国末期。

  在这期间,孔雀王朝开始逐渐扩张,除了印度最南端的一些地方之外,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

  当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之后,当时在位的阿育王,觉得自己杀戮实在是太重,所以就开始改信佛教。

  正是因为阿育王的原因,佛教开始在印度地区逐渐盛行,并且开始逐渐向印度之外传教。

  不过,随着这位阿育王去世,印度也再次分崩离析。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开始逐渐进入了汉朝。

  此后,汉朝这边和匈奴开战。

  为了打败匈奴,汉朝开始向西域发力,最后控制了西域。

  汉朝控制西域后,原本西域的霸主大月氏,就只能往南跑。

  后来,大月氏就跑到了印度,趁着印度正在内乱,最后在印度打下了好大一块地方,建立了所谓的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统治期间,他们也信仰佛教,而且继续向外传教。

  就是在这个时期,佛教来到了中国。

  另外,因为贵霜帝国的统治者,以大乘佛教为主要信仰。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玄奘来的时候,主要学习了大乘佛教理论的重要原因。

  贵霜帝国大概统治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后来不断衰落,最后在东晋时期彻底灭亡。

  贵霜帝国灭亡后,印度变得更加分裂。

  但在印度北部,一个叫笈多王朝的政权崛起,最后称霸印度。

  而这个笈多王朝的统治者,大多数是印度本土的后裔,他们信仰的是婆罗门教。

  所以在笈多王朝时期,印度这边的佛教开始迅速衰落,婆罗门教再次占据上风。

  此后,又过了两百多年,笈多王朝逐渐灭亡,印度重新陷入了分裂和混乱,诸国林立。

  就在这个时候,玄奘来到了印度。

  所以,玄奘抵达印度的时候,印度其实正处于一个佛教的末法时代。

  当玄奘来到释迦牟尼的家乡时,却发现这里已经改信婆罗门教。

  这就好比玄奘费劲千辛万苦,考上了大学,最后终于来大学报道的时候,却发现大学已经倒闭不干了!

  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个相当讽刺的事情。

  不过,玄奘到底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既然已经到了印度,自然不可能空手而回。

  此后,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既然西天佛法已经没落,那我就走遍西天,搜集已经没落的佛法,再造佛门!

  此后的三年里,玄奘走过了印度很多地方。

  和之前在唐朝的时候一样,见庙就拜,学习各地的佛门经典。

  三年之后,玄奘终于抵达了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

  当时在印度这边,佛教虽然已经有些没落,但还是有很多人信仰佛教。

  而那烂陀寺,就是佛教最后的根据地。

  抵达那烂陀寺后,玄奘受到了极为热情的欢迎。

  因为在此之前,他西行万里,自东土远道而来的故事,已经在印度传开了。

  而到了那烂陀寺之后,玄奘发现,情况其实比他想的还是要好一些。

  因为在那烂陀寺这边,还是有很多的佛学经典。

  此后,玄奘在那烂陀寺这边,开始继续搜集、整理、学习各种佛教知识,逐渐融会贯通。

  玄奘在那烂陀寺学习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最后通晓三藏,被尊为‘三藏法师’。

  这里我们再多解释一句,在西游记当中,玄奘又被称之为‘唐三藏’。

  但实际上,三藏并不是一个法号,而是一个尊称,或者可以称之为一个学位称号。

  只有被大家认为,精通所有佛门经典的人,才有资格获得这个至高称号。

  在中国佛教历史上,上千年来,有资格被称呼为‘三藏法师’的和尚,一双手就能数得明白。

  日本上千年的佛教历史上,更是只有一位三藏法师。

  所以,大家应该可以明白,玄奘当时能在印度拿到这个称号,到底有多么不容易了吧!

  在那烂陀寺进修五年之后,玄奘再次开始游历印度,继续学习其他地方的佛学知识。

  但这一次,他已经是以一位三藏法师的身份,前往各地游历求学了。

  这一次,玄奘又游历了数年。

  在这次游历的最后阶段,玄奘被印度地区当时的霸主国王戒日王邀请,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佛学辩论大会。

  在这场大会上,玄奘一人面对数千位佛教学者的提问,无一例外,全都回答了上来!

  也就是说,经过多年学习的玄奘,当时已经相当于是印度地区的佛学大宗师!被印度大乘佛教尊称为大乘天,被小乘佛教尊称为解脱天。

  此时的玄奘,已经相当于是印度第一佛学大师了。

  在这场辩论大会结束后,玄奘也觉得,自己已经功德圆满。

  继续留在印度,也很难再有其他收获了。

  于是,在这之后,玄奘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但同时,玄奘在返回的时候,还带了600多部印度原版经文,同时还带回了释迦摩尼的舍利子!

  贞观十九年,玄奘终于再次回到了长安。

  此时距离他当年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七年!

  正是因为玄奘有着如此传奇的经历,当玄奘返回唐朝的时候,才会受到那么高的礼遇。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玄奘只是带回了几本书而已。

  但在当时,玄奘相当于是拿到了佛教的最高解释权!这个权力,大的无法想象。

  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唐朝僧人,都没资格和玄奘辩论佛法,因为他们没去过印度!

  当玄奘返回长安的时候,长安城内,出现另外万人空巷的奇景,所有人都想瞻仰玄奘的尊容。

  当时李世民刚刚亲征高句丽回来,此时还没回到长安。

  在得知玄奘的事情后,李世民其实相当紧张。

  因为在古代中国,宗教历来都是一个很敏感的领域。

  历代帝王,都不会允许宗教居于皇权之上。

  而当时的玄奘,又恰好拿到了佛教的最高解释权,这就让李世民很警惕了。

  此后,李世民召见了玄奘。

  经过短暂的客套之后,玄奘提出,想要回少林寺继续修行,从事翻译经书的工作。

  但李世民自然不可能轻易放人,把玄奘放到外面,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李世民当即下令,让玄奘去长安弘福寺翻译经文,后来又搬到了大慈恩寺。

  当然,这些对于玄奘来说,其实都不太在乎。

  玄奘在乎的,只有他带回来的经书。

  他所求的,只是更好地翻译经文而已。

  此后的19年里,玄奘一直呆在寺庙当中,过着深入浅出的生活,从事着枯燥的翻译工作。

  当然,对于玄奘来说,这或许正是他最喜欢的生活。

  在这十九年当中,玄奘除了翻译经文之外,还应李世民的请求,将自己西行万里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唐西域记》。

  另外,玄奘翻译出来的经典,还独自开创了中国佛教的一个分支,被后世称之为法相宗,也叫唯识宗。

  不过,在唐朝之后,这一脉的传承几乎就彻底断绝了。

  因为后世几乎没人能理解那些高深的佛门理论。

  就算玄奘把翻译完的经书,都放到后世和尚的面前,他们也一样学不明白!

  公元642年,二月初五,一代佛学大师玄奘病逝。

  玄奘去世后,先是被安葬于白鹿原云经寺,此后又被改葬凤栖原,唐朝官方之后又再次兴建了兴教寺。

  直到今天,兴教寺内还有玄奘大师的舍利塔。

  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他的西行之路,其实比西游记里描述得更加艰难。

  在西游记里,玄奘至少还有三个弟子的保护,又有诸天神佛在上面罩着。

  从他离开长安的时候,就注定一定能抵达西天。

  然而历史上真实的玄奘,一路上却只能依靠自己。

  更难的是,玄奘到了印度之后,没人直接给他成套的经书,他需要自己去发掘整理和学习,这才是最难的!

  以上就是玄奘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4326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