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雕版印刷的起源于哪个朝代 雕版印刷术起源于哪个朝代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10-26 20:00 阅读

  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自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

  关于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的这些相关资料:

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

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

  想知道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优缺点分别是什么吗?其实雕版印刷发明于唐朝,并且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

   方法是这样的: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画,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画突出在板上。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

  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自纸复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

  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

  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根据明朝时候邵经邦《弘简录》一书的记载: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收集封建社会中妇女典型人物的故事。

  编写了一本叫《女则》的书。

  贞观十年土长孙皇后死了,宫中有人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

  唐太宗看到之后,下令用雕版印刷把它印出来。

  贞观十年是公元六三六年。

  《女则》的印行年代可能就是这一年,也可能稍后一些。

  这是中国文献资料中提到的最早的刻本。

  从这个资料来分析。

  可能当时民间已经开始用雕版印刷来印行书籍了,所以唐太宗才想到把《女则》印出来。

  雕版印刷发明的年代,一定要比《女则》出版的年代更早。

  到了九世纪的时候,中国用雕版印刷来印书已经相当普遍了。

  唐朝诗人白居易把自己写的诗编成了一部诗集——《白氏长庆集》长庆四年十二月十日(公元八二五年一月二日),白居易的朋友元稹给《白氏长庆集》写了一篇序文,序文中说:当时人们白居易的诗缮写模勒,在街上贩卖,到处都是这样。

  从前人们把刻石称为模勒,到了唐代,也就把雕版称为模勒了。

  这里的模勒两字就是雕版印刷的意思。

  《旧唐书》还有这样一条记载,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十二月,唐文宗下令各地,不得私自雕版印刷历书。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另外一些古书的记载情况是这样:当时剑南、两川和淮南道的人民。

  都用雕版印刷历书,在街上出卖。

  每年,管历法的司天台还没有奏请颁发新历,老百姓印的新历却已到处都是了。

  颁布历法是封建帝王的特权,东川节度使冯宿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就奏请禁止私人出版历书。

  历书关系到农业生产,农民非常需要,一道命令怎么禁得了呢?虽然唐文宗下了这道命令,民间刻印的历书仍旧到处风行。

  就是在同一个地区,民间印刷历书的也不止一家。

  黄巢起义的时候,唐僖宗慌慌张张逃到了四川。

  皇帝也逃跑了,当然没有人来管理禁印历书的事了。

  因此,江东地方的人民就自己编印了历书出卖。

  唐僖宗中和元年(公元八八一年),有两个人印的历书,在月大月小上差了一天,发生了争执。

  一个地方官知道了,就说:大家都是同行做生意,相差一天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历书怎么可以差一天呢?那个地方官的说法真叫人笑掉了牙。

  这件事情却告诉我们,单是江东地方,就起码有两家以上印刷历书。

  当时跟着唐僖宗逃到四川的柳毗在他的《家训》的序里也说,他在成都的书店里看到好多关于阴阳、杂记、占梦等方面的书籍。

  这些书大多是雕版印刷的。

  可见当时成都的印刷业比较发达,不但印历书,还印其他各种书籍了。

  唐朝刻印的书籍,保存下来只有一部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

  咸通九年是公元八六八年,离开已经一千多年了。

  这本书是世界上现存的最早的雕板印刷书籍。

  图画也是雕刻在一块整版上的,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版画。

  到了五代时候,有个封建官僚叫冯道。

  他看到江苏、四川等地人民贩卖的印本书籍,各种各样都有,单单没有儒家经典,就在后唐长兴三年向皇帝建议雕版印刷儒家经典。

  当时共印九种经书,经历了四个朝代,直到后周广顺三年,先后花了二十二年的时间,才全部刻成。

  因为这次刻书影响比较大,后来竟有人认为印刷术是五代时候冯道发明的,这当然是错误的。

  到了宋朝时候,印刷业更加发达起来,全国各地到处都刻书。

  北宋初年,成都印《大藏经》,刻板十三万块;北宋政府的中央教育机构——国子监,印经史方面的书籍,刻板十多万块。

  从这两个数字,可以看出当时印刷业规模之大。

  宋朝雕板印刷的书籍,知道的就有七百多种,而且字体整齐朴素,美观大方,后来一直为中国人民所诊视。

  宋朝的雕版印刷,一般多用木板刻字,但也有人用铜板雕刻。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北宋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刷广告所用的铜版,可见当时也掌握了雕刻铜版的技术。

  说起印制书籍,雕版印刷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一种书,只雕一回木板,就可以印很多部,比用手写不知要快多少倍了。

  可是用这种方法,印一种书就得雕一回木板,费的人工仍旧很多,无法迅速地、大量地印刷书籍,有些书字数很多,常常要雕好多年才能雕好,万一这部书印了一次不再重印,那未,雕得好好的木板就完全没用了。

  有什么办法改进呢?

  到了十一世纪中叶(宋仁宗庆历年间),中国有个发明家叫毕昇,终于发明了一种更进步的印刷方法——活字印刷术,把中国的印刷技术大大提高了一步。

  毕昇用胶泥做成一个一个四方长柱体,一面刻上单字,再用火烧硬,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活字。

  印书的时候,先予备好一块铁板,铁板上面放上松香和蜡之类的东西,铁板四周围着一个铁框,在铁框内密密地排满活字,满一铁框为一版,再用火在铁板底下烤,使松香和蜡等熔化。

  另外用一块平板在排好的活字上面压一压,把字压平,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

  它同雕版一样,只要在字上涂墨,就可以印刷了。

  为了提高效率,他准备了两块铁板,组织两个人同时工作,一块板印刷,另一块板排字;等第一块板印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

  两块铁板互相交替着用,印得很快。

  毕昇把每个单字都刻好几个;常用字刻二十多个碰到没有予备的冷僻生字,就临时雕刻,用火一烧就成了,非常方便。

  印过以后,把铁板再放在火上烧热,使松香和蜡等熔化,把活字拆下来,下一次还能使用。

  这就是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这种胶泥活字,称为泥活字,毕昇发明的印书方法二和今天的比起来,虽然很原始,但是活字印刷术的三个主要步骤一制造活字、排版和印刷,都已经具备。

  所以,毕昇在印刷方面的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

  北宋时期的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所著的《梦溪笔谈》里,专门记载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以上就是雕版印刷起源于哪个朝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3316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