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化三清的典故是怎么来的,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理的配置组合,反映综合内在运势;《武术汇宗》: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即三山,故出三圣人,是以中天终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东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
关于一气化三清的典故是怎么来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一气化三清的典故是怎么来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一气化三清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很多朋友都不清楚一气化三清是什么意思?其实一气化三清就是描述道的延续,道的演化,道的形成,意思就是说道无不在,包容万物。
那么这个一气化三清的典故是怎么来的呢?
三清有多重含义:三清指三才为天格、人格、地格的总称。
所谓三才,即天才、人才、地才,它们分别是天格、人格、地格数理的配置组合,反映综合内在运势;《武术汇宗》: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即三山,故出三圣人,是以中天终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东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
当张天师创立道教后,对于神灵的祭拜本来也是采用传统的方法,那就是同时尊奉黄帝与老君,至于黄帝在道家的影响可以在庄子的文章中看到。
黄帝的崛起和道家黄老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齐国与楚国的大力发展,到了汉代黄老道家鼎盛之时,黄帝正式确定为始祖神。
但做为中华共祖的黄帝实在太敏感了,和黄老道家不同新兴的道教无力控制这尊大神,于是在后来的宣传中,黄帝一般是被做为人王成仙的楷模而宣传的。
对老君的信仰则被传承了下来。
然而当时空转到南北朝时,道士们忽然发现自己面对一个大敌,那就是佛教。
借助南北朝的乱世,佛教以救苦救难的旗号取得了大发展。
这个宗教从思想领域看,远比道教强大。
道士一看,这不行啊,得顶住,可好汉占不住人多,自己的主神就太上老君孤零零一个,而佛教横三世佛竖三世佛不够又来个五方佛、过去七佛.....拉帮手吧?问题是黄帝他老人家不乐意了:你们把俺地位排那么低,我能出啥力?
这的确是个问题,但不是还有句话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道教走上了创造新神的路子。
当时江南有个著名道士陶弘景,他就动起了脑筋。
那个时代,道教的重要力量,在江南有三支,除了张天师代表的天师正一道外,还有茅山派与灵宝派。
茅山派这个名字听起有点土鳖,但换成上清派立刻高大上了,供奉的祖师也不是张天师,而是女仙魏华存。
陶弘景就是茅山一系的。
灵宝派的代表人物是许逊、葛洪一系,这不去说他们。
三派的主神大家都明白了吧,上清派供元始、灵宝派就是供灵宝,而正一派还是供原汁原味的老君。
为什么叫原汁原味呢?因为事实不是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化身,相反,元始天尊是老君的化身。
万籁声大师《武术汇宗》:老子一气化三清,三清指三山,故出三圣人,是以中天终南山出老子,西方熊耳山出如来(即释迦牟尼佛),东方太行山出孔夫子也。
老子一气化三清的说法出现在唐宋时期,佛教进入中国后搞了个三宝佛,后期道教就针对这个说了一句,可不能认为三清的概念是唐朝才有的,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这种说法了,老子化胡为佛。
因为有了道教的三清信仰,所以佛教才造出了三宝佛来对应,方便站住脚跟。
《云笈七签》又用之以写三清之产生,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生三气,……三元者,第一混洞太无元,第二赤混太无元,第三冥寂玄通元。
从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从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从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
既然三元变生三气,又化生三位天神,此三位天神自然即为三气所化或为三气之体现者。
这三位天神实即后世所称之三清尊神。
故后世有一气化三清之说,表明气是构造道教最高神的基本要素。
同样,最高神之下的众神仙,也由气所构成。
如玉帝,在道教即三清之化。
即三清祖气所化,五老上帝者,五气之根宗,五行之本始也。
表明玉皇大帝、五老君的气是直接源自根宗。
以上就是一气化三清的典故是怎么来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984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