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忆贺监二首原文是什么,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关于对酒忆贺监二首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对酒忆贺监二首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对酒忆贺监二首原文是什么
对酒忆贺监二首
李白 〔唐代〕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译文
四明山中曾出现过一个狂客,他就是久负风流盛名的贺季真。
在长安头一次相见,他就称呼我为天上下凡的仙人。
当初是喜爱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却已变成了松下尘。
每想想起用盎龟换酒的情景,不禁就悲伤地泪滴沾巾。
狂客贺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阴道士的欢迎。
御赐一池镜湖水,为您游赏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仅余故居在,镜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场大梦,使我凄然伤情。
赏析
第一首以金龟换酒事为中心,追忆与贺知章的情谊。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宁波府志》:四明山发自天台,屹峙于郡治之坤隅,上有二百八十峰,绵亘明、越、台三州之境,为三十六洞天之一。
《会稽记》亦载:县南有四明山,高峰迭云,连岫蔽日。
贺知章家于此,故自号四明狂客。
风流二字,本陆象先语,《旧唐书》卷一九〇引陆氏语云: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可见李白用风流二字,并非仅仅用以形容贺知章的言谈风姿,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思念之情。
始二句点明所忆之人,接下来回忆: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此二句所言之事已见诗序。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一言昔,一言今。
昔好杯中物概括了贺知章一生的嗜好——酒。
李白在写这两首诗之后,还有《重忆一首》诗云: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似乎李白与贺知章情谊的凝聚点就在于酒。
而贺知章也的确是离不开酒的,前引杜甫《饮中八仙歌》也说明了这一点。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金龟换酒,可以说是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中最难以忘怀的一幕。
这里的换酒处与下句的却忆是倒装句,本应为:却忆金龟换酒处,但诗人为了强调金龟换酒事,以突出贺知章那豪爽的性格和对友情的倾心,方作如此安排。
今日对酒,诗人难免会想起昔日长安一相见的情形,也更不会忘记金龟换酒那令人惬意的一幕;尤其是当诗人在今与昔的反复对比与追忆中,其中也不排斥诗人自身的遭际,不能不倍加思念这位曾有知遇之恩的亡友,不能不泪盈满巾。
第二首从贺知章归乡后着笔,进一步抒发诗人内心的怀念与悲凄之情。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贺知章是请为道士还乡里,故云道士迎。
二句虽同为遥忆,但前句实写,后句虚拟。
归、迎二字概括了贺知章还乡的整个过程,容量极大。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贺知章归乡时,皇帝曾下诏,将镜湖剡川一曲赐于他,作为放生池。
为君台沼荣,即为这一片池塘增添了荣耀和光彩。
以上四句平平道来,似无深意,但它却很自然地把读者带回到了当初长安送别的场面,更令人不禁想起李白当时赠行的两首诗: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应阻洞庭归。
(《送贺监归四明应制》)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送贺宾客归越》)完全是一种乐观的、恭贺的态度。
对于贺知章来说,这种辞荣禄而遂初衣的结局,的确是功成身退、荣归乡里。
而这正是李白所羡慕、所追求的。
但诗人感情一转: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可以想象,如果贺知章还在世的话,此时二人的相聚,应该是怎样的情形。
荷花生不仅点明了此行的季节,而且还带有无限的情韵,尤其是空有二字,更准确地传达出了诗人那深深的思念之情。
睹物思人,对酒怀人,往事历历在目,然而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如幻似梦般的往事,空余故宅的现实,不仅有睹物思人、对酒怀人之念,也更有萧条异代、物是人非之感,这一切,不能不令人落泪沾巾、凄然伤情。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随着镜头的一再转换,展现出诗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的心绪。
第一首前四句着重对昔日的追忆,但后四句却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复重迭之中,来加强感情的抒发。
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样是在对比之中展示出诗人那极不平静的心绪。
这一手法的运用,无疑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明代诗论家陆时雍本着绝去形容,独标真素(《诗镜总论》)的论诗宗旨,对唐代五言古诗,包括杜甫在内,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唯独李白颇得赞许。
他在《诗镜总论》中说:观五言古于唐,此犹求二代之瑚琏于汉世也。
古人情深,而唐以意索之,一不得也;古人象远,而唐以景逼之,二不得也;古人法变,而唐以格律之,三不得也;古人色真,而唐以巧绘之,四不得也;古人貌厚,而唐以姣饰之,五不得也;古人气凝,而唐以佻乘之,六不得也;古人言简,而唐以好尽之,七不得也;古人作用盘礴,而唐以径出之,八不得也。
虽以子美雄材,亦踣踬于此而不得进矣。
庶几者其太白乎?意远寄而不迫,体安雅而不烦,言简要而有归,局卷舒而自得。
离合变化,有阮籍之遗踪;寄托深长,有汉魏之委致。
陆氏的见解未免过于偏激,但李白的《对酒忆贺监》这一类诗,的确具有上述特征,从而带有绝去旧形容,独标真素的显著特点。
首先,当时律诗已相当成熟,但李白却仍采用古诗的形式,这正是为了更贴切地表现他那种朴素、纯真而又自然的情感,诗歌的本身,已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从这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不事雕凿,毫无惊人之句,一切平平道来,然而其中蕴含的情韵和诗人内心的凄楚,却十分深沉饱满。
这大概就是陆时雍所说的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诗镜总论》)的道理。
从诗歌审美角度来说,这也正是李白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准则。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春正月,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诏许之。
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贺知章回乡后不久便去世了,卒年八十六。
这两首诗是在贺知章去世之后的天宝六载(747),李白游会稽时悼念贺知章而作的。
以上就是对酒忆贺监二首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7489.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