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登岳阳楼古诗鉴赏 登岳阳楼鉴赏800字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31 10:50 阅读

  登岳阳楼该如何鉴赏,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关于登岳阳楼该如何鉴赏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登岳阳楼该如何鉴赏的这些相关资料:

登岳阳楼该如何鉴赏

登岳阳楼该如何鉴赏

  登岳阳楼

  杜甫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鉴赏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首联叙事,颔联描写,颈联抒情,尾联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蔡绦《西清诗话》说: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然未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至读杜子美诗,则又不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

  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

  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

  《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

  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人;写景只是三,四两句,既是实写,又想象,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创作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以上就是登岳阳楼该如何鉴赏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598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