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文学和政治的关系 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方面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21 14:35 阅读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关于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这些相关资料: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

在政治和文学方面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接下来达达搜探秘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个人成就

  政治

  三曹非常重视网罗民间隐士,试图把散落在民间的隐士人才都聚集起来。

  三曹一方面批评动摇隐士所信仰的荒诞无稽,让众人退出山林入世治国。

  另一方面又歌颂其情操,把隐士视为同道中人,意在招隐求贤、让众人入世治国辅君济世。

  曹丕的《大墙上蒿行》开头即以人生短暂发问:今我隐约欲何为?接着以入世的物质享受诱发隐士们出山,为其建功立业。

  此诗受到曹植《七启》劝隐士出山,建功立业的影响。

  这一方面说明三曹欲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说明存在着大量的隐士不为朝廷所用。

  曹植的《七启》中假托一个镜机子对另一个玄微子论述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个方面的妙处。

  此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为 主旨,大约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发布《求贤令》后。

  令文有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作者即据此兴感抒论。

  规摹汉代枚乘《七发》大赋体制,假设镜机子与隐者玄微子问答联级成文,批评耽虚好静飞遁离俗隐居大荒的行为, 借镜机子分类铺叙肴馔、容饰、羽猎、宫馆、声色之妙及游侠、俊 公子之奇节异行,最后以赞颂圣宰(即曹操)之翼帝霸世举不遗才国富民康、建霸道之至隆的功绩,说服玄微子从子而归,表达了君子不遁俗而遗名,智士不背世而灭勋的积极用世、建功立业的政治态度和理想抱负。

  篇制宏大,铺陈夸饰,辞采瑰丽,气势慷慨,变《七发》散体笔势为骈俪整饬的精描细绘,而流畅生动过之。

  文学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曹植的作品收录在《曹子建集》中。

  《曹子建集》共10卷,收录了曹植的诗文辞赋。

  其中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

  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赠白马王彪》《门有万里客》等。

  其中《洛神赋》写洛川女神的仙姿美态,是文苑奇葩。

  书法

  据《书断》记载,曹植亦工书。

  《宣和书谱》上亦记载曹植少年聪慧,记忆力惊人,万言不忘,其胸中磊落之气发于笔墨闲。

  曹植以章草书写的《鹞雀赋》乃书法中一极品。

  画论

  曹植著有《画赞序》,是中国画论史上流传下来的第一篇专题论画的文章。

  它可以同汉代的《毛诗序》相提并论。

  《毛诗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专谈诗歌的文章,阐述诗歌的伦理教化作用;《画赞序》则主张绘画在"教化"方面应具有的功用。

  这当然是儒家思想。

  但曹植在这里明确了绘画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绘画艺术的地位,则是很重要的。

  曹植明确提出画能存乎鉴戒。

  而且这种鉴戒还不是图解式的进行,而是通过绘画艺术形象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共鸣产生的。

  他谈到绘画引起观画者的感情反应,有仰载悲惋切齿忘食抗首叹息侧目嘉贵等等。

  这是不同的人物画像所引起的不同的如此丰富多样的感情反应,这就接触到了绘画艺术的特征。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接触这一问题。

  它与曹丕《典论·论文》第一次讲文章要有作者的性情是一致的。

  两者在理论上可说都是开启以后那个文艺自觉时代的先声。

  以上就是在政治和文学方面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46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