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送春古江村的作者是谁,艳春过了。
关于扫花游送春古江村的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扫花游送春古江村的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的作者是谁
扫花游·送春古江村
吴文英 〔宋代〕
水园沁碧,骤夜雨飘红,竟空林岛。
艳春过了。
有尘香坠钿,尚遗芳草。
步绕新阴,渐觉交枝径小。
醉深窈。
爱绿叶翠圆,胜看花好。
芳架雪未扫。
怪翠被佳人,困迷清晓。
柳丝系棹。
问阊门自古,送春多少。
倦蝶慵飞,故扑簪花破帽。
酹残照。
掩重城、暮钟不到。
译文
园中池水清澈透碧,一夜骤雨花落飘零,竟使林岛绿肥红消。
艳丽的春天过了,尚有金钿、遗落于香尘芳草。
漫步在初夏绿荫的小道,渐渐发现枝叶繁茂交错,路径越来越狭窄。
沉醉在这一片幽深的密林中,翠圆的绿叶招人喜爱,胜过三春赏花好。
花架下的落花还没有清扫,嗔怪佳人已是清晨仍然还在睡懒觉。
柳丝只系船棹不系春,阊门自古是送别之地,有谁知道送走了多少春天呢?疲倦的蝴蝶也懒得飞起,故意盯扑在簪花破帽。
黄昏里倾杯为春祭酹,城门重重紧闭,隔断那隐隐的钟声。
鉴赏
《扫花游》,词牌名。
双调,九十四字,上片十一句六仄韵,下片十句七仄韵。
水园三句,写暮春园林景色。
水园,即荷池。
题曰送春,所以古江村的园中在遭到一夜的急风骤雨摧残后,岸上、池中小岛上的花木尽都凋零,水上飘满落英,只有池中长满的碧绿的田田荷叶更显精神。
艳春三句,述春去而迹遗。
既曰送春,所以此言万紫千红的春天虽已过去了,但是飘到头饰上的微尘中还含有花的香味,在游园女子的身上能找到春草的气息。
步绕两句,写初夏景色。
入夏之后,如果人们在绿荫下散步,会发觉树上的枝叶繁密交杂,使林中小径显得更加窄小。
小字韵咏新阴入细。
醉深窈三句,说明自己对浓绿的喜爱程度。
因为绿色表示生命,古今爱绿之心相同,所以词人深深地沉醉在这深幽繁茂的浓绿荫中,觉得那翠绿色的片片圆叶,比千姿百态的繁花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故此,词人在送春时,对落花流水春去也,没有留恋之意。
好 字韵,写绿阴幽草胜花时妙极。
芳架三句,再叙暮春之景。
此言暮春时节,花架上的白色花瓣还没有来得及清扫掉,从窗口射入照在美人床上锦被的阳光已变得翡翠色了(此因阳光从浓绿中透入之故也),所以使床上佳人更感到神思困乏,懒于起床。
此是写佳人之春困,是第一层送春。
柳丝三句。
阊门,即是西园,也就是古江村的所在地。
此言在古江村近旁的阊门运河边、柳树下,拴着即将离开的客船不知道在这条运河上,也曾经送别了多少个春天。
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今柳丝终不能拴住客船,留住行人。
这儿的系棹所想留住的实是词人心中的去妾,即上句的困迷清晓的佳人,及送春中的春所暗示的伊人也。
此为第二层行客之送春。
倦蝶两句,言彩蝶受到和暖的阳光照射(即外界因素的影响),更懒于飞翔,所以它就只能就近挑选一处地方,如破帽上的簪花之类停下来休息。
这里是指其也已年老力衰,离开这里(即飞)后,所能选择的新家,也只能如破帽上的簪花一样属一时新鲜也。
此潦倒中含有闲放也,是第三层词人的送春。
酹残照两句,写实而兼影射。
此言词人迎着夕阳洒酒于地送别残春。
而古江村由于地处偏僻,受城墙阻隔,所以也听不见暮钟催晚的响声。
这两句是梦窗化用周邦彦《扫花游》词结尾黯凝伫,掩重关、遍城钟鼓。
而酹残照也是照应上片醉深窈。
创作背景
此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据夏承焘先生《吴梦窗系年》记载,梦窗三十三岁时曾为苏州仓台幕僚,寓居阊门西郊之西园,前后共达十二年之久,此词是吴文英在苏州仓幕供职之时,送春而作。
以上就是扫花游送春古江村的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386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