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10 12:30 阅读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关于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

  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

  晏几道 〔宋代〕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译文

  她拨响音色哀怨的筝,弹奏了如此凄美的一曲,一声声愁绪,仿如碧波荡漾的湘水。

  她的纤纤玉指,划过十三根筝弦,细腻地传达出内心浓稠的怨恨。

  面对宴间宾客,她清澈的目光缓缓流动,筝柱斜列着,仿佛斜行的大雁的行列。

  当曲调弹响到最哀伤的那一刻,她仿如春山般的两道黛眉,就这样慢慢地低垂了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女弹筝的词,或有所寄托,或纯写眼中所见之人,耳中所闻之曲,不必深究。

  开篇先点出乐曲的格调,首先,用的是筝,而筝声向来苍凉柔婉,适合表现哀怨、哀愁的情绪,而歌女所弹奏的也正是类似湘江故事的哀伤曲调。

  乐曲本是要靠耳听,而无法目见的,但词人却突然从听觉转向视觉,说声声写尽湘波绿。

  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也称移觉,即将不同感官所感受到的诸如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触沟通起来。

  因为文字最方便描写的是视觉,而对于听觉则相对难以描摹,所以用视觉来比拟听觉——澄碧的湘流。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确实易使人产生哀愁的情感.于是便以通感的手法来比喻筝曲。

  上阕后两句点明了通感所表述的含义,并点出弹筝人的身份——女子,在以筝弹奏幽恨之曲。

  下阕开篇也是视觉,重点从筝曲转换到弹筝之人,在宴会席间,沉静地弹筝,秋水也即澄澈的目光缓缓流转,表明弹筝的女子完全把整个身心都融合到所弹奏的筝曲中去了。

  而赏其弹奏者眼中所见既有澄澈目光,也有斜行的筝柱,也将筝和人合为一体,仿佛这乐声不是从筝上弹出,而是从弹筝女子心中涌出一般。

  正因如此,才能在筝声弹奏到最凄婉断肠的那一刻,女子缓缓垂下双眉,表情与乐声浑然一体,吐尽了胸中的哀伤和怨恨。

  全词语辞清美婉丽,情感真挚凄哀,风格含蓄深沉,令人可观可叹。

  创作背景

  晏几道自幼潜心六艺,旁及百家,尤喜乐府,文才出众,深得其父同僚之喜爱。

  他不受世俗约束,生性高傲,不慕势利,从不利用父势或借助其父门生故吏满天下的有利条件,谋取功名。

  此词借写一个歌妓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实则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和愁绪。

  这首词一说作者是张先。

  以上就是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的原文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307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