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劳劳亭 李白写作背景 李白的劳劳亭是什么意思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8-03 19:10 阅读

  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关于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的这些相关资料:

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此诗是李白漫游金陵时作。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为去朝以后所作,不知确在何年,姑系于此(指天宝八载)。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翻译

  天下最伤心的地方,就是这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会意离别的痛苦,不催这柳条儿发青。

  赏析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

  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

  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

  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

  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

  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

  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

  《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

  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

  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

  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

  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习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

  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

  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

  杨巨源的《折杨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这两句相比,就显得巧而不奇。

  李白的这两句诗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

  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

  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

  以上就是李白劳劳亭的写作背景是什么样的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2216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