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 调寄《临江仙》作者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7-17 18:06 阅读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关于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李煜 〔五代〕

  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译文

  樱桃落尽,春天已经离去,只有那蝴蝶还翻飞着银灰色的翅膀双双飞舞。

  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了望,惆怅地看着幕烟低垂。

  人群渐渐散去,小巷一片冷冷清清,只见袅袅残烟草色不清。

  炉里的香烟随风轻轻摆动,闲绕着香炉上的凤凰绘饰。

  但见她愁容满面拿着罗带,回首往事只觉仇恨绵绵。

  赏析

  首句写初夏的典型景物以寓危亡之痛。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

  《汉书》:惠帝尝出游离宫,取樱桃献宗庙。

  李煜此时,宗庙莫保,樱桃难献,而樱桃又随春归去而落尽,伤逝之感良深。

  这里的春,应包含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的和平豪华的帝王生活,春既归去,悔恨何及?紧接着碟翻轻粉双飞,与上句的情景极不调和,以粉蝶无知,回翔取乐,反衬并加深悔恨心情。

  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杜宇转化的子规在小楼西面夜夜泣血鸣啼,倚着楼窗的玉钩罗幕瞭望,惆怅的看着暮烟低垂。

  子规啼月小楼西,子规,相传为失国的蜀帝杜宇之魂所化,这就加深亡国的预感。

  这句与蝶翻句,从相反方面刻画了矛盾的心境。

  这里西字,不是简单的表示方位,而是宋兵自西而来,故于小楼西特别关注。

  玉钩罗幕,点明词人以上见闻所及,是从小楼窗口获得的。

  倚窗销愁。

  愁偏侵袭,望暮烟之低垂,对长空而惆怅。

  这里惆怅,是明点此时此地的复杂心境:宋兵压境,朝不保夕,为国势失望而自伤。

  暮烟垂,形象的表现这种沉重的惆怅。

  上片写外景,视线由内向外,时间自日之暮;下片写内景,视线由外转内,时间自暮入夜。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这两句是说入夜后小巷里一片沉寂,人们都已纷纷散去,凄然欲绝面对着烟草低迷。

  写小巷人散初夜寂寥的境况,是顺着上片的时序,着重突出寂寥,以渲染环境气氛。

  烟草低迷,是暮烟垂的扩展与加深,冠以望残二字,刻画出凄然欲绝的寂寥人怅对寂寥天的形象。

  此处是一转折,窗外已无可望,亦不忍望,只得转向室内。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末三句是说,炉里的香烟闲绕着绘饰凤凰的衾枕,但见她愁容满面空持罗带,怎能不令人回首恨依依。

  炉香闲袅,本是宫廷中的寻常事,而在此一瞬间却产生特异的敏感作用:危急的心情,乍遇炉香闲袅,似乎得到一晌的平静,然一念及一旦归为臣虏,则愈觉惶惑难安。

  况且炉香是闲袅着凤凰儿的,更是凄惋万分。

  凤凰儿应是衾褥上的纹饰,同时也暗喻小周后(下句的罗带,《古今词话》、《历代诗余》均作裙带,似以喻小周后为宜)。

  小周后的形象在这里隐约一现,是符合逻辑的,能完整地显现出词人的内心世界。

  在词人的眼底,往日经常出现绣床斜凭娇无那的媚态,而今却见她空持罗带的愁容。

  江山如此危殆,美人如此憔悴,怎能不回首恨依依!结处明点一恨,倒贯全词。

  这首词,巧于用典,颇具特色。

  此词用樱桃事,浑化无迹:若不加深思,但知其以眼前景物寄内心伤感;其实他是化用《礼记》、《汉书》天子取樱桃献宗庙的典故。

  用此一典,则眼前景物,不仅结合围城局势,且外现主观情愫,更显出帝王的身份。

  表明一个饱学的亡国之君,自被围直至被俘的过程中所不能忘怀于宗庙的必然心态。

  用典如此,自无诟病,堪称典范。

  创作背景

  公元975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八年)十一月,金陵城破,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次年春天,李煜被押送到达宋都汴梁,从此过着囚徒的生活。

  这是他在汴梁城中的悼国伤亡之作,直抒胸怀,感情十分沉痛。

  以上就是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的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974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