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岘:唐朝宗室宰相知人善任,历任要职,多有功绩,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册封梁国公。
关于李岘:唐朝宗室宰相知人善任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李岘:唐朝宗室宰相知人善任的这些相关资料:
李岘:唐朝宗室宰相知人善任
李岘(709年~766年),字延鉴,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
唐朝宗室、宰相,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
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门荫入仕,历经三朝,一生历任多州刺史,两度出任江陵尹,多次担任京兆尹,五次登上相位,六次官拜尚书,七次担任专门大使。
历任要职,多有功绩,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册封梁国公。
居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年),病逝,时年五十八岁。
唐宣宗大中初年,图形凌烟阁。
人物生平
祖荫出仕
李岘乐于结交地位低下的贤士,少年时就十分有政治才干。
李岘二十岁的时候,曾经跟大智禅师学习佛法,志向远大、刻苦修行,禅师告诉他:你应该为国家尽力,缘分不在此处。
李岘父亲信安王李祎军功卓著,因此依靠祖上的功勋,李岘从左骁卫兵曹做起,后改任太子通事舍人、鸿胪丞、河府士曹,直至多次担任高陵令,以处理政务有方而文明,破格提升为万年令、河南少尹、魏郡太守;召入任金吾将军,升任将作监,改任京兆尹,所任各职政绩显著。
玄宗每年都去温汤临幸,所过之处都大肆进贡珍玩以向皇帝献媚,只有李岘不献珍玩,皇帝以为他与众不同。
杨国忠派人骞昂、何盈揭发安禄山造反的阴谋,让京城的官捕搜查他的府邸,搜到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谋反的证据,将他们勒死。
安禄山发怒,上书为自己辩解,皇帝害怕发生事变,将李岘贬为零陵太守出京,并兼任御史中,丞荆州等五道副元帅、采访使。
天宝十三年(754年),长安阴雨连绵六十几天,宰相杨国忠憎恨他不依附自己,便把雨灾归咎到京兆尹李岘头上,因此出任长沙太守。
李岘走后,京城的粮食价格飞涨,百姓们都说:想使米粟贱,莫过追李岘。
他理政时就是如此深得人心。
永王当时任江陵大都督,暂时授予李岘为长史。
贤相决事
至德初年(756年),肃宗朝致力于收求杰出的人才,以肃清祸难,李岘被召见于皇帝在外驻停的地方,肃宗下诏,拜李岘为扶风太守,兼御史大夫;至德二年(757年)十二月,不久改为凤翔太守又兼御史中丞,当时皇帝驾临,知侧近兵马粮料,加授尚书左丞,仍然管理凤翔县的事物。
等到皇帝回到京城,改授他为礼部尚书,下制说:银青光禄大夫、守礼部尚书李岘,为军队提供粮饷周到丰厚,开创事业取得成就,可任命为光禄大夫,行御史大夫,兼京兆尹,封梁国公。
李岘有兄长李峘、李峄。
李峘跟随太上皇李隆基,李岘在灵武拥戴肃宗,因为爵官一样高,同时都是御史大夫,一起处理御史台的公务,又在一张制文下封国公,而李峄是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都住在长兴里的府邸,门前列三戟以示尊荣。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下制说:李岘在朝中德高望重,在宗室里又是忠诚之臣,可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当时的宰相还有吕諲、李揆、第五琦等人,但李岘名望最高,所以军国大事,诸公不敢多言,都由李岘决断,吕諲等人对此都有怨恨。
制衡阉党
起初,宦官李辅国判行军司马,暗中派官员打听民间的是非,称为察事。
忠诚善良的人遭到诬陷的接连不断,有事申诉,朝中个官署不敢违抗。
御史台、大理寺关押的重要犯人,还未审讯审判结束,讼词就被追到银台,不问罪行轻重,一时全部释放,无人敢于违背。
他每天在银台门处理天下政事,需要决定时,就称皇帝颁下制敕,宫中的符印,进出都佩戴在自己身上。
即使有敕书,需要李辅国签署,然后才能施行。
等到李岘为相时,在皇帝面前磕头直言李辅国乱政专权,皇帝于是醒悟,赏识李岘的正直,革除了这些弊端。
李辅国因此辞去行军司马,请求任原官,察事等被停止;此后诏书不由中书省而发出,李岘必重新审查。
李岘对抗宦官专权,将敕文发制权重新收归中书省,李辅国由此深恨李岘。
直谏罢相
凤翔七马坊的押官,起先行盗贼举动,抢劫平民,州县官衙不能制止,被天兴县令知捕贼谢夷甫擒获处决。
他的妻子告状为夫伸冤。
李辅国从前曾担任飞龙使,偏私其人,为他上诉,下诏监察御史孙蓥审理这个案子。
蓥开始判决谢夷甫无罪。
他的妻子又来上诉,下诏令御史中丞崔伯阳、刑部侍郎李晔、大理卿权献三司审问,三司审讯的结果与孙蓥相同。
他的妻子申诉不已,下诏令侍御史毛若虚再次审问,若虚判谢夷甫有罪,又说崔伯阳三人徇私,没有依据事实判决。
崔伯阳大怒,派人去召见毛若虚,话不投机。
崔伯阳想上奏此事,毛若虚已经先骑马觐见,向肃宗告急,皇帝说:我知道了,卿出去吧。
毛若虚说:臣出去就要死了。
皇帝因此留他在帘内。
过了一会,崔伯阳来到,肃宗询问,崔伯阳极力说毛若虚顺从权幸意旨,附会宦官。
皇帝发怒,将他斥责而出。
崔伯阳被贬端州高要尉,权献被贬为郴州桂阳尉,凤翔尹严向及李晔都被贬到岭下做一名县尉,孙蓥被除去名籍长期流放播州。
李岘认为几人都没有罪,处罚太重,想为他们说理,于是上奏:如果毛若虚奉迎权贵意旨滥用刑罚,违犯国家法律,陛下如果相信他的判决,是不相信御史台。
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李岘出京为蜀州刺史,再次出任江陵并兼御史大夫,充荆南节度观察处置营田等使。
当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宫应对,皇帝说:李岘想专权吗?为什么说信任毛若虚就是不信任御史台?已下令贬他做蜀州刺史,朕还觉得处罚太轻了。
韩择木回答:李岘说话直率,不是想专权。
陛下宽恕他,只会增加圣上的德行。
代宗复相
唐代宗即位,征招李岘为荆南节度、江陵尹,知江淮选补使。
又召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
时逢皇帝驾临陕州,李岘从商州山路赶赴皇帝所在。
回到京师,拜李岘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按照先例,宰相不在政事堂接见宾客。
当时天下多事,宰相元载等见宦官传达诏命至中书省,就领他们进入政事堂,设置榻床接待。
李岘为宰相,下令撤去榻床,上奏请常参官分别举荐能够胜任谏官、宪官者的人才,不限人数。
公正执法
刚收复东京时,讨论如何处置接收叛贼官职的陈希烈已下数百人,崔器奉迎旨意严峻苛刻,上奏请求全部处死;皇帝也意欲严惩以警戒天下,打算听从崔器的意见。
当时李岘为三司使,坚持说:凡事有首恶有从犯,情节有轻重,如果一概处死,恐怕有违陛下宽宏大量的深义,又不符合国家允许自新的法典。
再说羯胡扰乱纲常,无人不收到凌辱,二京全部陷落,天子流亡南方,人人各故性命,礼教败坏。
有的是陛下亲戚,有的是勋旧子孙,如果全部处以极刑,恐怕违背仁爱宽容的本意。
古代贤明的君主用刑,只是杀掉首恶,胁从不问。
何况河北残余的敌人尚未平定,官吏多被贼人拘限,如果能宽大处理免除死罪,正好开启悔过自新的道路;如果全部处死,是为坚定叛逆党羽的决心,谁还敢改过自新归顺国家?困兽尚且斗争,何况数万人呢!崔器、吕諲,都是死守条文的官吏,不识大体,不知道变通。
朝廷争议了数日,才听从了李岘所奏,全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
因为他能预料政敌动向、决定大事都如此准确,竟被宦官所排挤,免去知政事,为太子詹事,并充任江南西道勾当铸钱使。
不久升任吏部尚书,知江淮举选,在洪州设置考场,并担任劝农宣慰使。
第二年,改任检校兵部尚书,兼衢州刺史。
永泰二年(766年)七月因病逝世,时年五十八岁。
宣宗图阁
大中元年(847年),宣宗诏令李岘等三十七人画像,续图凌烟阁。
以上就是李岘:唐朝宗室宰相知人善任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8965.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