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兼并,战争不断,最终导致礼崩乐坏,而这种等级制度也遭到了破坏。
关于揭秘: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是什么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特视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揭秘: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是什么的这些相关资料:
揭秘: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是什么
揭秘: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是什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周王朝是奴隶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之间不断兼并,战争不断,最终导致礼崩乐坏,而这种等级制度也遭到了破坏。
处于贵族最低层的"士"阶层,开始有部分人跌出贵族阶层,沦为平民。
晋国六大公族的范氏子孙后来流落到了齐国,成为只能依靠自己的平民。
没落贵族依靠自己的知识或技能依附于他人,以求得温饱和发展,成为士人,这在那个时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社会现象。
私学兴起
周王朝初期,是"学在官府"的,也就是只有贵族才能够学习、查看书籍,庶民百姓没有学习的权利;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由贵族垄断的教育开始松动,私学兴起——孔子首创私学。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收子弟不论出身——只要有一条束脩(干肉),就可以跟随孔子终身学习。
这给了平民学习的机会。
另一方面,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并以"学也,禄在其中矣"号召以知识立足社会。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之后致力于教育,这一生所收弟子有三千人,这些弟子遍布各国,他的这一观点也被弟子带到的了各地,并在当时被普遍接受、认同。
于是,平民百姓通过学习也获得了进入"士"这一阶级的渠道。
低层贵族的下沉和庶民百姓的上升逐渐组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团体——士人。
当时的士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学富五车、心怀大志,又能言善辩。
且他们不局限于所属地域,他们为了自己生存和政治理想奔走于各国之间,为各国君主、贵族出谋划策、献言献计。
孔子就是当时"士"的典型代表。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战乱不断,各诸侯国之间相互兼并,弱肉强食,稍有不慎就会被别的国家吞并。
这时候,对诸侯国君主而言,政治、经济、外交都需要真才实学的人来出谋划策。
就这样,在春秋战国时期,既有需求方,又有供应方,于是"士"成为了当时最抢手的职业。
士的就业渠道
春秋有五霸,战国有七雄。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诸侯割据局面中要保护自己,就需要有能后出谋划策的智囊团。
所以,士就业的第一个渠道就是为诸侯国的君主们办事,帮助君主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经济和强兵富国。
秦国最初是在西部为周天子养马的,后来因为"护驾有功"被封为诸侯,与齐、晋等国平起平坐,一直到春秋时期的秦穆公才有了秦国第一位霸主。
秦穆公带领秦国成为了仅次于楚、齐、晋的二等强国。
但秦穆公过后,秦国却一直衰败,再无英勇的明君出现。
直到秦孝公时才下定决心进行变法,于是重用了当时的士——商鞅。
商鞅进行了两次变法,在农业上,重农抑商、奖励耕种;在军事上,建立二十等军功爵制、废除旧的世卿世禄制,统一了度量衡,推行郡县制。
这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商鞅对秦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其次,不仅君主需要士帮助自己对内强兵富国,对外斡旋各国实力,侍奉君主的贵族、大臣也需要有人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当时的贵族、大臣依赖于君主的信任,一旦被君主怀疑不仅有可能失去自己的荣华富贵,有时甚至危及性命,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君主分忧,也为了能够保护自己,贵族、大臣也的会养大量的士。
战国时期的战国四公子就因为养士而出名。
《战国策》中有一篇文章《齐人有冯谖者》讲的就是齐国公子孟尝君与门客冯谖的故事,其中提到这样的事情:
孟尝君因为被齐国君主猜忌废除了相位,无处可去,只好去薛地。
这里的老百姓夹到欢迎,孟尝君很疑惑。
原来是之前派冯谖来薛地收利钱,冯谖看老百姓穷苦交不出利钱,就是一把把凭证全烧了,说是孟尝君体谅老百姓。
老百姓感恩在心,看到孟尝君回来才会夹到欢迎。
这一点就是冯谖作为门客为孟尝君提前铺好的路。
冯谖为孟尝君铺的路不仅这一条。
冯谖对孟尝君说:"狡猾的兔子会挖三个洞住,才能避免被捉住,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放松警惕,让我去给您挖另外两个洞吧。
"
孟尝君答应了,给了冯谖五十辆车和五百两黄金。
冯谖就带着这些东西去找当时魏国的魏惠王,对魏惠王说:"齐国现在放逐了他的大臣孟尝君,哪位诸侯先迎接了他,就可以让自己的国家富庶且军事强大。
"于是,魏惠王就把相位空出来并派使者带着千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
冯谖却提前赶回去去,告诉孟尝君说:"现在魏国带着千两黄金和百辆车子来聘请您,齐国的君主应该已经听说这事了吧。
"于是,魏国的使臣往返三次,孟尝君都没有答应。
当时的齐王听说了这件事,群臣上下都很惊恐,于是齐王就派遣人带着千金黄金、两辆绘有文采的车、一把佩剑和封好的书信,去向孟尝君道歉,希望孟尝君能够回到齐国。
这时,冯谖又给孟尝君出主意说:"希望你向齐王请求赐予先王的宗庙和祭祀祖先使用的礼器,并在薛地建立宗庙。
"宗庙建好之后,冯谖说第三个洞也挖好了,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就是著名的狡兔三窟的故事,孟尝君因为冯谖的谋划在后期果然顺风顺水。
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贵族大臣也是很需要士的帮助的。
当时士就业渠道还是挺多的。
士的社会地位
虽说当时的士依附他人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和政治理想,但是士大多都有自己作为知识人的傲气,在选择要依附的人时候也会进行选择——择明君而依。
在当时,社会普遍对于士是很尊敬的。
战国四公子中,魏国信陵君就以礼贤下士而出名:
信陵君听说一个看门的老大爷非常有才,便放下身段亲自去看这位大爷。
但是老大爷却并不买账。
信陵君就在家大宴宾客,当所有人都到场准备好之后,信陵君又亲自驾车去城门口邀请这位老大爷,而且信陵君还把车上最尊贵的位置让给了这位老大爷,自己亲自为他驾车。
这位老大爷不仅不理信陵君,还让信陵君驾车去见自己的朋友,自己跟朋友聊的很开心就让信陵君在旁边等着。
这位老大爷就是侯赢,他见得朋友就是朱亥。
侯赢为了看看信陵君是不是真的礼贤下士才故意刁难他的,而信陵君的一举一动都被侯赢看在眼里,他最终被信陵君打动,跟朋友朱亥一起投奔了信陵君。
信陵君的这一举动在后来也确实帮到了他。
著名的窃符救赵就是侯赢帮助信陵君做到的。
信陵君因为礼贤下士,门客达到三千多人,是四公子中门客最多的一位。
各国也因为信陵君有这么多门客而不敢攻打魏国。
信陵君死后没多久,魏国就被灭掉了。
信陵君礼贤下士的故事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由于君主、贵族、大臣都希望能依赖于士的才学,尊敬有知识的人,所以普遍对士很尊敬。
各国更是害怕信陵君的所养的士而不敢攻打魏国,可见当时的士在当时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士的尊重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随着发展,士大夫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阶层的代名字,而代表的是一群有才能的知识份子,虽然到后来已经不再称呼人为士了,但是整个社会对于读书人的尊敬仍旧是在的,当今社会也是如此。
士的职业操守
士在当时能够受到尊敬,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不仅仅因为他们有才华,也因为他们高尚的职业操守。
孔子是当时典型的"士"代表,他怀着"仁""爱"之心周游列国就是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能建立一个没有战争、百姓安居乐业的国家。
但是孔子的理想太过远大,即便各国君主知道孔子的想法很正确,也因为处在一个战乱频发的时代而无法施行,因为武力解决问题要比修身养性了来的更直接。
这就注定了孔子的理想在当时无法实现。
除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之外,还有各个诸子学派。
尽管各派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但都尊重知识,崇尚理性,心系天下苍生,以天下为己任却大家的共同追求。
结语
而士的精神一直延续到了当今社会。
这场疫情,不断有医护人员抱着先有国后有家的心情主动请缨前往战场,这不就是心系天下苍生的士大夫精神吗?
士在春秋战国时期异军突起,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中是百花齐放,成为了当时最热门的职业,这是当时社会的变迁下的结果,也与当时士自身的修养分不开。
而当时的这群人不仅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更是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很多精神、思想都形成于当时,一直延续至今。
以上就是揭秘:春秋战国最抢手的职业是什么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特视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5985.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