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杨村作者是谁,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关于过杨村作者是谁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过杨村作者是谁的这些相关资料:
过杨村作者是谁
过杨村
杨万里 〔宋代〕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
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
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译文
石桥的两边有一座美好的村庄,和其他的村子相比真可说是别一天地。
那儿杨柳浓荫里有新开的酒店,葡萄架下系着小小的渔船。
一丛丛红色白色的花在水边开放,碧绿、金黄的麦田一望无际,仿佛与与天相接。
正当这般清明和畅的季节,我还奔波在外,这到底是为谁辛苦而还不退隐归田呢?
注释
杨村:地名,今江西省铅山县杨村。
两畔:两边。
匹似:比起来。
一川:一片平地,一带地方。
荫:树荫。
蒲萄:葡萄。
花临水:鲜花在水边开放。
际天:接天,挨着了天。
指一眼望不到头,天和地遥遥相接。
政:通正,正当的意思。
尔:近。
清和:指农历四月,常指初夏的气候。
在道:在旅途中。
归田:归隐田园。
创作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作者弃官请祠返里途中路过杨村,看到恬适美好的田园风光,便加深了辞官归田的念头,遂作此诗。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景物诗,诗的首联领起全诗,总括杨村不同一般的美景;颔联、颈联具体描绘所见景观,原野开阔,色彩鲜明,景物如画,令人欣漾;尾联笔锋转向自身,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的情感。
此诗词语对仗工整,语言晓畅自然。
首联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总括杨村的美好景致。
江西属多山丘陵地带,虽不至于地无三尺平,但平原也并不多见。
诗人此刻走上石桥,看到的不是陵岭蜿蜒而是一片平川,炊烟袅袅,心中惬意畅然之感顿生,旅途疲惫也被这阔寥的景色荡涤一空。
颔、颈两联对杨村加以具体描绘。
杨柳荫中新酒店,蒲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四句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似幻亦真的田园风光美景。
绿绿的杨柳,紫色的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蔚黄的天空,象是重彩渲染的民间年画,色调对比十分鲜明。
开阔的画面,丰收的景象,令人陶然欲醉。
并非诗人重笔渲染,大肆泼墨,而是纯为白描勾勒,平铺直叙。
在颔联中,诗人以导游的身份向人们娓娓介绍,指点杨村景物。
颈联的红红白白,碧碧黄黄则是将诗句口语化,浅显通俗,朗朗上口。
正如陈与义所说: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春日》)诗人沉迷于田园美景,赞美之词脱口而出,这种不假修饰,随意自然赞美反而更能显出诗人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也就是在这种平淡自然的描述中,农家远离尘嚣、自足自乐的田园生活乐趣得以更深刻的体现。
新酒店的开张,渔人无拘无束的生活,丰收的麦田,鲜鱼美酒,多么令人神往。
画面上并未出现人物,但诗人渲染的笔锋,让人感受到他们宁静而幸福的生活。
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想,他说了许多农村如何如何好的话,主要目的,就在于最后这一句话,以田园乐趣来反衬他不太想做官的思想。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
一般来说,颔、颈联之间需有转的关系。
而本诗颔、颈两联却为并列关系。
这便是诗人对活法的具体运用。
杨万里有意打破律诗格式的框架窠臼,力求变通,求新求活,以两联并列同去描绘色彩纷呈的生活画面,从而使全诗意象更为丰满充实,富有立体感,为诗人产生退隐之念作了铺垫。
的确,这般田园美景,如此生活乐趣,何必在仕途上奔波忙碌。
大自然新茗一般的清新早将诗人追逐功名利禄的世俗之心涤除得干干净净。
这便是《过杨村》于平淡之中透出的醇厚韵味。
以上就是过杨村作者是谁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1857.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