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秋暮村居该如何理解,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关于南乡子秋暮村居该如何理解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南乡子秋暮村居该如何理解的这些相关资料:
南乡子秋暮村居该如何理解
南乡子·秋暮村居
纳兰性德 〔清代〕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译文
寒冷的溪上飘满红色落叶,一路上山林寂静无人,万木都笼罩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
试着登上小楼极目远眺,群山高低连绵。
一片烟雾笼罩着数十里湖泊。
狗吠声中夹杂着鸡鸣,灯光闪烁,找不到回去的路。
沿着横亘之山而行,忽远忽近,时东时西。
家掩映在秋冬的林木深处,正孤独地关着门儿。
赏析
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秋日山村之暮景,处处洋溢着词人那跃动的欣喜和向往。
全词景象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
其中洋溢着诗人陶然欣喜的情致,这在纳兰词中是少见的。
尤其那点睛一般的双音节词语的巧妙运用更是让全篇风景霎时有了层次。
于是一幅极具透视效果的风景画跃然纸上。
该词先叙去村居的路上所见: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这也是《秋暮村居》的第一个画面:它由红叶、寒溪、空山和万木构成。
接下来是《秋暮村居》的第二个画面,第二个画面形成了三个小层次:
一片烟笼十里陂。
这里陂是一个关键词。
对这个词,注释者都解释为:池塘,或者是积水,指池塘湖泊。
其实,这一句望的是远处,又是在烟笼的情境下望的,所以眼中的景象不是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
这画面虽然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同时也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这一句整合了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
其中,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狗叫声和鸡叫声此起彼伏或者同时并发。
但是这鸡鸣狗吠(或鸡犬相闻),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可能更把它当乍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在相低昂而悠悠的钟梵声里,目光又投向了村居的远山,可能由于那一片烟,也可能是视觉的灵动或者思绪的变幻,横着的远山竟然时而近远延缩,时而东西变换,可是那在寒林的人家,柴扉独掩,并没有随着远山的变幻而变换。
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令读者明白词人需要的就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把第二个画面细分为三个层面来抒写,来解读,这是为了抒写、解读的方便,其实这三个层面是有内在的逻辑性的:有次第展开的景随望而布的客观性,情感随景的变换而变幻的主观性,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第一个画面的情感基调是萧瑟、忧愁,而第二个画面则是淡雅、欣赏。
这样是为了表达的别致而独特:要去秋暮村居就是为了闲适,路上所见却非如愿,是那么的萧瑟、忧愁,这是一变;登楼所望则由迷蒙开始,这是顺承,接着核心的秋暮村居图,终于得到了吠犬杂鸣鸡的陶式闲适,满足了预期的意愿,这是二变;再是从变幻的远山到柴扉独掩,这是第三变。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词人一路行来,空山寂寥,万木萧索,红叶满溪,便登楼眺望,暮色苍茫,有感而发,于是写下这首词,旨在描绘暮秋时节山耙的景象及当时的体验。
以上就是南乡子秋暮村居该如何理解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11162.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