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 御驾亲征最厉害的皇帝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15 05:16 阅读

  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虽然说起来人人都了解“兵凶战危”,但国与国之间永无停歇的疆域土地之争、资源利益之争、乃至国家内部的皇位之争,都会引爆一场局部或大规模战争,怎样更好地保家卫国,击退敌军侵犯,是每个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的大问题。

  关于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

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

  古代皇帝御驾亲征,为什么往往胜少败多?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战争,是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会面临的事关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虽然说起来人人都了解兵凶战危,但国与国之间永无停歇的疆域土地之争、资源利益之争、乃至国家内部的皇位之争,都会引爆一场局部或大规模战争,怎样更好地保家卫国,击退敌军侵犯,是每个皇帝都不敢掉以轻心的大问题。

  古代皇帝们组织进行一场大规模战争,不外乎采用两种形式:一是皇帝把兵权交给将帅,委派将帅担任前敌总指挥,指挥武装力量进攻敌国或者低抗敌国侵犯。

  这种形式也是大部分皇帝的首选。

  但与此同时,另一种形式也并非鲜见。

  也有一些胆气过人、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非常自信的皇帝,敢于打破常规,亲自带领军队出征,以万乘之尊亲自走上刀山箭雨的前线,指挥军队纵横沙场,史称这种战争组织方式为御驾亲征。

  但令人不解的是,古代皇帝御驾亲征,听起来固然豪气干云,但结局往往不容乐观,就目前已知材料而言,皇帝御驾亲征往往会胜少败多。

  这方面失败的典范可谓数不胜数,随便翻一番史书就能找出一大堆。

  西周第四个皇帝周昭王姬瑕,是一个热衷于通过战争开疆辟土的战争狂人,从周昭王十六年开始,周朝与楚国之间爆发一系列战争。

  周昭王十九年,周昭王亲自带领军队讨伐楚国,结果在汉水之滨全军覆没,周昭王本人也死在乱军中。

  汉高祖刘邦身经百战,具有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但他在御驾亲征时也吃了大亏。

  西汉建立初期,塞外匈奴人日趋强大,给汉朝造成严重威胁。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带领32万军队出师北伐匈奴,结果在白登山陷入匈奴铁骑重围,险些片甲不还。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吴蜀联盟破裂,汉昭烈帝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带领军队顺江东下,试图一举击灭东吴。

  东吴都督陆逊采取避敌锐气、诱敌深入之计,把刘备军队阻遏在夷陵一线,然后使出火攻计,大败刘备,杀其兵八万余人,备仅以身免。

  除了这两次之外还有许多。

  公元611年开始,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数次亲统百万军队,发起辽东之战,但每次都损失惨重,铩羽而归,并因此引发隋末农民战争,国灭身死。

  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带兵讨伐辽国,在高粱河之战中全军溃败,宋太宗自己都挨了两箭,坐着驴车侥幸逃回。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御驾亲征进攻南宋,在四川境内遭遇宋军顽强抵抗。

  在钓鱼城之战中,蒙哥在指挥攻城时身负重伤,不治而亡,蒙元军队被迫仓皇败走。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带领军队北征瓦剌,在土木堡之战中全军覆没。

  162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亲自带领六万八旗精兵,攻击明代辽东重镇宁远,结果遭到明代名将袁崇焕猛烈抵抗,努尔哈赤本人身负重伤,清军大败而还。

  当然,历史上也有些军事才能出众的皇帝,能够御驾亲征取得大胜,如唐太宗、明成祖、康熙帝等人,但所占比例极为有限。

  为什么古代皇帝出征往往胜少败多?

  原因之一,是皇帝御驾亲征,往往会给将士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战争的目的和重心会在不知不觉中偏移。

  皇帝不来,将帅以不择手段夺取胜利为第一目标,皇帝一来,将士们只能以确保皇帝安全为第一目标,往往变得束手束脚,畏首畏尾,遭到失败在所难免。

  原因之二,皇帝的到来,往往会导致指挥大权变得分散而模糊不清。

  经验丰富的前敌将帅,时时处处要考虑皇帝的面子和尊严,过去可以根据战场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应对方案,皇帝御驾亲征,则凡事必须请示皇帝而后施行,往往失去临机专断的自主权。

  如果皇帝是军事内行还好说,最起码能分清对错不拖后腿,如果皇帝是个军事门外汉,来一个外行指挥内行,虽不欲败岂可得哉。

  参考资料:《剑桥中国史》《中国通史》

  以上就是古代皇帝在选择御驾亲征的时候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948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