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视探索

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

来源:达达搜探索 时间:2022-05-10 12:51 阅读

  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关于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的这些相关资料:

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

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诗人所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偏重诗歌形式技巧,但这10人中的生卒年皆不详。

  据姚合《极玄集》和《新唐书》载:十才子为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洞(一作峒)、耿湋、夏侯审。

  宋以后有异说,但多不可信。

  有版本中有李益。

  那么下面达达搜探秘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卢纶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县(今山西蒲县)人,祖籍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出身范阳卢氏北祖第四房,是北魏济州刺史、光禄大夫卢尚之的后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

  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

  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

  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

  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

  不久去世。

  卢诗擅长写景,语言简练,气势不凡,尤以《塞下曲》最为有名。

  著有《卢户部诗集》。

  人物生平

  著名诗人卢纶的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

  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贽、贾耽、裴均、令狐楚、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

  卢纶的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多唱和赠答之作。

  但他在从军生活中所写的诗,如《塞下曲》 等,风格雄浑,情调慷慨,历来为人传诵。

  他年轻时因避乱寓居各地,对现实有所接触,有些诗篇也反映了战乱后人民生活的贫困和社会经济的萧条,如《村南逢病叟》。

  其他如前期所作七律《晚次鄂州》,写南行避安、史乱的旅途夜泊心情和体验,真实生动,感慨深长。

  七言歌行《腊日观咸宁王部曲擒虎歌》描绘壮士与猛虎搏斗,写得惊心动魄,虎虎有生气。

  清代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说:"大历诸子兼长七言古者,推卢纶、韩愈,比之摩诘(王维)、东川(李颀),可称具体。

  "

  今存《卢户部诗集》10卷,收入《唐诗百名家全集》。

  又有明正德刊本《卢纶诗集》3卷,收有10卷本及《全唐诗》佚诗5首。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旧唐书·卢简辞传》和《新唐书·文艺传》。

  唐代大历十才子冠冕的卢纶,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的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生卒年待考

  卢纶的生年,一般工具书称约为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定为天宝七年,都是依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似乎成为已定之论。

  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748年说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极玄集》与《旧唐书·卢简辞传》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

  唐五代人所记当可靠,若生于天宝七年(748年),天宝末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可能举进士。

  又卢纶有几首诗自云为至德中作,若生于748年,至德中只十来岁,不可能作此数首诗的。

  傅说较有道理。

  闻一多、游国恩说不曾提出依据,应以傅说为是。

  傅璇琮提出卢纶生年决不可能是748年,而应大大提前,应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或更早几年。

  至于卢纶的卒年,一般工具书作约800年,即贞元十六年,也不可靠。

  据傅璇琮该书详细考证,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间,即798-799年间。

  少年科举

  少年时代的卢纶,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

  他在《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诗中自称: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

  ……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

  又在《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诗中说: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

  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

  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

  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

  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

  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

  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

  《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

  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

  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

  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

  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

  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

  仕途交游

  卢纶虽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鄱阳,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

  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

  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

  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

  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

  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

  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

  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

  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超拜户部郎中。

  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

  卢纶所交往的人物, 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

  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

  诗词鉴赏

  逢病军人

  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

  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

  此诗写一个伤病退伍在还乡途中的军人,从诗题看可能是以作者目睹的生活事件为依据。

  诗人用集中描画、加倍渲染的手法,着重塑造人物的形象。

  诗中的这个伤兵退伍后,他很快就发觉等待着他的仍是悲惨的命运。

  行多,已不免疲乏;加之有病,对赶路的人就越发难堪了。

  病不能行,便引出住意。

  然而住又谈何容易,离军即断了给养,长途跋涉中,干粮已尽。

  无粮的境况下多耽一天多受一天罪。

  第一句只短短七字,写出病军人的三重不堪,将其行住两难、进退无路的凄惨处境和盘托出,这就是加倍手法的妙用。

  第二句承上句行字,进一步写人物处境。

  分为两层。

  万里还乡是病军人的目的和希望。

  尽管家乡也不会有好运等着他,但狐死首丘,叶落归根,对于病军人不过是得愿死于乡里而已。

  虽然行多,但家乡远隔万里,未行之途必更多。

  就连死于乡里那种可怜的愿望怕也难以实现呢。

  这就使未到乡三字充满难言的悲愤、哀怨,令读者为之酸鼻。

  这里,万里还乡是不幸之幸,对于诗情是一纵;然而未到乡,又是喜尽悲来,对于诗情是一擒。

  由于这种擒纵之致,使诗句读来一唱三叹,低回不尽。

  诗的前两句未直接写人物外貌。

  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然而由于加倍渲染与唱叹,人物形象已呼之欲出。

  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第三句进而刻画人物外貌,就更鲜明突出,有如雕像被安置在适当的环境中。

  蓬鬓二字,极生动地再现出一个疲病冻饿、受尽折磨的人物形象。

  哀吟直接是因为病饿的缘故,尤其是因为创伤发作的缘故。

  病军人负过伤(金疮),适逢秋气已至,气候变坏,于是旧伤复发。

  从这里又可知道其衣着的单薄、破敝,不能御寒。

  于是,第四句又写出了三重不堪。

  此外还有一层未曾明白写出而读者不难意会,那就是病军人常恐死于道路、弃骨他乡的内心绝望的痛苦。

  正由于有交加于身心两方面的痛苦,才使其哀吟令人不忍卒闻。

  这样一个蓬鬓哀吟的伤兵形象,作者巧妙地把他放在一个古城的背景下,其形容的憔悴,处境的孤凄,无异十倍加。

  使人感到他随时都可能象蚂蚁一样在城边死去。

  这样,通过加倍手法,有人物刻划,也有背景的烘托,把病军人饥、寒、疲、病、伤的苦难集中展现,凄苦之意,殆无以过(南宋范晞文《对床夜语》)。

  它客观上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流露出诗人对笔下人物的深切同情。

  塞下曲六首卢纶(其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

  因为是和张仆射之作(诗题一作和张仆射塞下曲),语多赞美之意。

  此为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

  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通过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将军的勇武。

  诗的取材,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据载,汉代名将李广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时,就有这样一次富于戏剧性的经历: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这不但交代了具体的时间、地点,而且制造了一种气氛。

  右北平是多虎地区,深山密林是百兽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黄昏夜分出山,林暗草惊风,着一惊字,就不仅令人自然联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紧张异常的气氛,而且也暗示将军是何等警惕,为下文引弓作了铺垫。

  次句即续写射。

  但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平明),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置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这样写不仅更为曲折,有时间、场景变化,而且富于戏剧性。

  石棱为石的突起部分,箭头要钻入殊不可想象。

  神话般的夸张,为诗歌形象涂上一层浪漫色彩,读来特别尽情够味,只觉其妙,不以为非。

  清人吴乔曾形象地以米喻意,说文则炊米而为饭,诗则酿米而为酒(见《围炉诗话》),其言甚妙。

  因为诗须诉诸读者的情绪,一般比散文形象更集中,语言更凝炼,更注重意境的创造,从而更令人陶醉,也更象酒。

  在《史记》中才只是一段普普通通插叙的文字,一经诗人提炼加工,便升华出如此富于艺术魅力的小诗,不正有些象化稻粱为醇醪吗?

  塞下曲六首卢纶(其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组诗共六首,这是第三首。

  卢纶虽为中唐诗人,其边塞诗却依旧是盛唐的气象,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退。

  月黑,无光也。

  雁飞高,无声也。

  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阒寂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

  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色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

  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

  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

  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

  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

  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

  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

  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

  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以上就是卢纶有什么诗词名句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823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