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为什么十三四岁就嫁人,在南北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中有这样一句诗文“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凡古代女子,年纪小小就嫁为人妇的情况比比皆是。
关于古代女子为什么十三四岁就嫁人的这个问题,那么今天达达搜探秘为您整理了关于古代女子为什么十三四岁就嫁人的这些相关资料:
古代女子为什么十三四岁就嫁人
对古代女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达达搜探秘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女子大多十四、五岁就结婚,男子不娶还会获罪,这是为何?
纪晓岚65岁的时候,娶了一名15岁的美貌少女回家做妾;
清代的孝康章皇后,13岁入宫为妃,14岁生下康熙;
武则天14岁时,李世民听闻她聪颖好学,召他入宫伴驾,后期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南北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中有这样一句诗文
十五嫁于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凡古代女子,年纪小小就嫁为人妇的情况比比皆是。
而在中国近代,很多农村或者大户人家,也会养童养媳。
在当今社会看来,14岁的女孩还是孩子,对孩子下手那就是道德的沦丧。
但是在古代,这已经是当时人们约定俗成的婚姻观了。
那么,为什么在古代社会会形成这样的婚恋现象呢?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去看看千百年前,古代少女的婚姻之路。
首先,古代少女14岁嫁人是正常现象,并且很多朝代都有婚姻法规定,15岁之前不嫁人是要获罪的。
14岁的时候,我还只是一个初中生,每天的任务就是学习。
那古代的少女14岁的时候在干什么?翻越历史资料我们会发现,她们在谈婚论嫁或者相夫教子。
14岁?结婚?也许放到现在,你会飙一句:我去!但是,在古代,女子十四岁嫁人是婚姻法规定的,不结婚就是犯罪。
比如,越王勾践曾规定:
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这对年轻男女的婚嫁有了明确的年龄规定,如果到了年纪不嫁,就是犯罪。
再比如,汉朝时期规定:
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意思是,女子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就必须出嫁,如果不嫁就要缴纳五倍的赋税作惩罚,这么高昂的赋税,一般人家肯定是承担不起的,所以只能早早将女儿嫁了。
到了唐代,唐玄宗曾发布诏书,规定:
男年龄十五、女年龄十三岁以上,就须婚嫁。
而且,这个规定一直被延续到了宋代。
那么古代帝王为什么要对结婚年龄有这么明确的规定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人口是国家的立国之本。
在古代,早婚早育是政府提倡的,一夫多妻也被合理化,娶进门的女子就是被要求早生,多生。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口是主要的劳动力,人口多寡是衡量一个政权强弱的重要标志。
史料记载: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
秦始皇残暴,为了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征用了70多万人;隋炀帝贪图享乐,修建京杭大运河,征用了350多万人;明成祖朱棣为了迁都,修建紫禁城,征用了100万人。
这些宏伟的工程,全部都依靠人力建造,也有许多百姓在建造过程中死于非命,人是政权的基础,为了保持人口增长,只能鼓励年轻男女早点结婚生子。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人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和国家对于人口的依赖性。
而且,除了这些大工程需要人之外,还有耕田畜牧、行军打仗和仕途经济这些方面都需要人力的支持。
战争年代,人口骤减,鼓励生育是休养生息。
在古代,战争频发,造成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许多家庭的年轻壮力都被征召入伍,最后战死沙场。
这使得很多家庭都失去了家庭支撑,生产力逐渐丧失,社会发展缓慢。
在《中国人口史》中,根据史书记载的户籍信息推断:
与秦汉之际相似的战乱时期,总人口的损失大都在一半至三分之二之间。
如两汉之际人口减少了约50%,自三国至隋期间的战乱多次使人口数下降一半或更多,金元之际北方的人口骤减80%,明清之际的跌幅也达40%。
可见朝代的更替和战乱,使人口急剧下降,百废待兴,所以为了填补空缺,就要求女子都要早婚早育。
由此可见,女子早婚并不是说古代男人大多都好色或者喜欢年轻姑娘,国家的发展依靠人力和科技的进步,想要扩大生产规模,发展社会经济,就只有加大人力投入。
所以,提早结婚年龄,鼓励生育,这是当时的国情和客观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其次,古代人寿命极短,为家族延续香火也是责任,所以早婚早育都是父母之命,不得违抗。
古代的婚姻都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高门大户的人家,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早早定好了亲事,有的女孩甚至还是孩童的时候,就已经被娶进了夫家。
为什么古代父母们会这么着急安排自己的孩子结婚呢?原因有三方面。
古代人寿命太短。
在我们14岁的时候,可能人生才刚刚开始,但是在古代人的观念里,14岁已经进入了人生的后半场。
众所周知,古代人的寿命都是非常短的,平均年龄不过在30岁左右,能活得久一点的也不过是40岁的年纪。
一个女人能生育的年龄就这么几年,为了可以尽早见到下一代的出生,很多女子一娶进门就被要求赶紧生孩子,毕竟能看到第三代的几率真的不高,要是等到20岁再生孩子,只能说黄花菜都凉了。
孩子的夭折率太高。
在古代,新生儿的夭折率非常高,从清代皇室的皇子夭折率来看,大概就能窥斑知豹。
女子的最佳生育年龄就这么几年,为了开枝散叶,很多女子早早嫁进婆家就是为了使劲生,为家族留下一个延续的香火,因为谁都不能保证,生下来的孩子是健康的,或者能平安长大。
新生儿的存活率这么低,这也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技术有限,很多新生儿出生就夭折了。
而且,古代还存在一种人人自危的病,染上了,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那就是天花。
天花在古代很难有治愈的可能,而且传染性极高,很多孩子只要染上了这个病,基本都是被家族放弃的,所以孩子的存活率这么低,只有早生、多生才能确保家族有一个健全的继承人。
政治联姻,为了权力,子女的婚嫁都是小事。
在古代,很多高门大户和官宦人家婚配,都讲究门当户对,这不仅是三观相同,更重要的是为了强强联合。
很多家族为了能够达成共同繁荣的目的,用子女的婚姻作为联系的纽带,也作为互相掣肘的工具,而作为女子,那就更是没有说不的权利。
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很多人都认为养女儿都是为别人家养的,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子出嫁,那就是夫家的人了,娘家再也管不着。
有钱人家的女儿,可能还能选择门当户对的婚姻,即便是政治联姻,那也能保证生活的优渥。
但是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早早出嫁就是为家里省钱,到了婆家也是成为了主要劳动力,不光要伺候老公、公婆,还要生儿育女,下地干活,但是多年的媳妇总能熬成婆。
只能说,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一个女孩不算什么!
小户人家为了攀高枝,求取钱财,便宜了好色的男人
但是很多穷人家的女儿确实有着更悲惨的命运。
很多穷苦人家,为了能给自己的儿子娶妻生子,有的就采取换女儿的方式,但是更多人都是选择将女儿卖了,换钱!
很多穷人家的女儿要么被卖给有钱人家当个妾室,通房,要么被卖到风月场所,饱受非人的折磨。
而不管是被卖到哪里,都只要年轻貌美的女子,谁会要一个20岁的老女人呢!
所以说,古代女子早早出嫁,很多都是为了婆家开枝散叶,要么就是为了减轻自己家庭的负担,为家族的男丁换取一份娶妻生子的钱财。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是她们一生的写照。
最后,也并不是所有少女都是早早出嫁的,历史上晚婚晚育的女人也不在少数。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这个朝代开放包容,将晚婚晚育的思想,根植与人们的内心,尤其是许多男人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都将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放在一边。
这个朝代就是宋代!
为什么宋代可以晚婚晚育呢,难道是政府没有规定吗?并不是!
宋代词人李清照就是晚婚的先驱者,她在18岁的时候嫁给了21岁的赵明诚,年龄完全超过了宋代规定的结婚年龄,虽然政府着急,但是婚姻是个人的,不能强买强卖。
宋代人之所以能够晚婚晚育,其实是他们也非常无可奈何!
一方面是,当时科举之风的盛行,很多年轻男子都想要考取了功名之后再谈婚姻大事,于是很多有闺女的人家就着急了,于是当时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叫作榜下捉婿。
对于这个现象,在叶绍翁的《四朝见闻录》记载:
有位叫韩南的书生,多年苦读终于考中进士,便有人来捉婿(宋代著名的科举产物),他并不回绝,却写了首诗奉上: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这个士子已经73岁高龄了,还没有娶妻生子,这在当时也是难以想象的。
另外一方面是,宋代的女子出嫁需要准备一大笔嫁妆,即便是官宦人家都很难出得起,何况是普通百姓,所以很多女子为了省嫁妆都选择不出嫁。
在宋代,如果男子能娶到妻子,嫁妆也是丰厚的,比如宋代的奸臣秦桧,当年他老婆进门的时候,带去了20万贯嫁妆,相当于今天的一亿元左右,可见娶妻还是能发家致富的。
可见,宋代在婚嫁方面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造就了许多大龄剩男剩女,即便是政府再着急,也解决不了当时社会造成的这种婚姻观。
总而言之
在古代,女子十三四岁结婚是见怪不怪的事情,这也是当时的普遍现象,如果16岁还没有嫁出去,都是老姑娘了。
而且古代女子的婚姻由不得自己做主,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没有反抗和说不的权利,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家族的传承、利益和金钱。
虽然也有部分男子是贪图美色和年轻,但是这毕竟是少数,并不是造成女子十三四岁出嫁的主要原因。
但是,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毕竟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所以在怀孕生产的时候,都犹如鬼门关走一圈,而且古代的难产率非常高,因为难产死去的女子也是数不胜数。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十分低下,男尊女卑理所当然,早婚早育也对女子的身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不得不感叹一句,还是生活在现代好啊!
以上就是古代女子为什么十三四岁就嫁人的全部内容,更多的有趣的文章介绍可以进入达达搜探秘首页。
复制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tansuo.teshi168.com/t/6415.html
本探索知识由特视探索发布,来源于原作者,不代表特视立场和观点,如有标注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